老兵阿三 作品

第12章 痙攣

 古沛然將蔡廷祥接到了縣府,己經是上午十點多鐘了。 

 縣府裡還不錯,居然有一幢古建築的客房。古沛然親自安排蔡廷祥和他的助手住進了最好的兩間房。 

 古沛然說:“蔡大師,鄙縣就這麼個條件,委屈您了。” 

 蔡廷祥看了看,知道這是那兒了。五年前他也是住在這裡面,五年過去了,這幢古建築還是完好無損。 

 五年的時間當然不算長,像這樣的建築,往少裡說也有幾百年的歷史。 

 五年前他主要是考察古城牆,當時他住在這裡面,就很想對這裡的古建築來一番考察。 

 只可惜,五年來,他到處奔波,忙得團團轉,竟然抽不出時間來考察中國的古建築。 

 直到上個月,他收到學生梁思成1的一封信,信中提到他和妻子要回國搞中國古建築的研究,說是他父親梁啟超的願望,他父親寄給他一本《營造法式》的影印本。 

 《營造法式》刊行於北宋崇寧二年(1103年),由將作監2李誡奉旨編修,原本是為了推出工程標準,杜絕貪汙浪費,卻也因此保留下中國營造的規則與智慧。 

 不料,僅僅十四年後,帝王便拱手讓出汴梁,許多令人驚羨的技藝和美學,落進原木的裂隙間。 

 歷經千年,《營造法式》中記錄的規則消磨在一代又一代工匠的口口相授中,流沙般漸次散佚,終被遺忘。 

 1919年,《營造法式》突然重現人間。 

 作為北方政府總代表,朱啟鈐南下議和,卻在江南圖書館意外地發現了失傳已久的《營造法式》。 

 朱啟鈐做過交通總長和內務總長,主持過紫禁城的修繕與改造,對營造格外感興趣,立刻意識到這部著作的獨特價值。 

 他發現的《營造法式》是錢塘丁氏家族的鈔本,其間錯誤疏漏很多,繪圖也較簡陋。 

 此後,藏書家陶湘將“丁本”《營造法式》與《四庫全書》及民間鈔本比對校勘,推出“陶本”《營造法式》。 

 陶本《營造法式》剛出版不久,梁啟超就把它寄給長子梁思成,希望梁思成不要只關注西洋建築,也應當反顧中國傳統。 

 梁思成在給他的信中說:“父親的禮物把我引向一條反顧東方的路。我想起剛到賓大讀書時,建築史教授阿爾弗萊德·古米爾曾問我中國建築史的情況,我才突然意識到,中國從來就沒有一部建築史,並且,我們中國人從來就不認為建築是一門藝術。此刻,仿若從天而降的《營造法式》或許能幫助我回答這個問題,我也因此更加迫切地想要追溯中國的營造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