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支華子 作品

第26章 酒廠、造紙廠

 孫邵好像突然打開一扇大門:“子幽,要是真能這樣,我們印書去賣都能賺不少銀子,可惜紙張還是太珍貴了。” 

 孔玄還能說什麼,自己也不會造紙啊,只知道用樹木粉碎成紙漿,具體什麼工序他也不知道。 

 孫邵不知出於什麼考慮,拉著孔玄就離開酒廠。 

 沒多久,他們來到一個破敗的院子,裡面四個人在忙碌,院子裡到處是水,院子外掛滿淡黃色的紙張。 

 孔玄睜大眼睛:“孫叔,這是造紙廠?” 

 孫邵點頭:“算是吧,他們幾個家人自己做的,整個北海郡僅此一家。我原想把他們家收為官府作坊,可是,造紙工藝複雜,一般人怕不會,他們造出來的紙又太少,我有點看不上。你主意多,你看看能不能收?” 

 孔玄找老漢交談,才知道古代造紙確實工序複雜,生產週期更是長得離譜,起碼三個月左右才能讓原料變成紙。 

 他記得後世,從木頭變成紙,只需要三四個小時,那麼古代需要那麼長的時間,大概是用來提取纖維吧? 

 可自己也不懂啊,頭疼! 

 影響產量的原因還有,造紙需要麻布碎片及爛漁網等等東西,搗碎加入到紙漿中。他們自家作坊,收集不到那麼多破布、漁網。 

 同時,天氣也會影響造紙的產量,天氣不好得燒火烘乾。 

 孔玄看到院子裡扔下一些苧麻杆,這家人只取皮,苧麻杆被扔一邊當柴燒了。 

 孔玄告訴老漢,其實樹木、竹子、稻穀杆等等都是可以用來造紙的,不一定非得用破麻布和漁網那些東西。 

 老漢半信半疑,還是拿起扔在一邊的苧麻杆放入鍋中煮,他又加些東西進鍋裡。 

 等苧麻杆被煮得差不多,他就取出來搗碎,淘一大勺漿水與搗碎的苧麻均勻攪拌,又經過幾道工序,老漢用手撩起紙漿搖搖頭。 

 “粘稠度還是差些,不一定能成。” 

 孔玄知道後世造紙,除那些需要吸水性很好的紙,比如“第七度空間”,都是適當加些膠水的。 

 孔玄試探性的說道:“要不加入點米湯?或者你知道別的什麼東西更粘稠也可以試試。” 

 老漢也只是試驗,不成無非是浪費他一勺漿水而已,他毫不猶豫的煮些米粥,把米粒過濾掉,就把米湯倒進紙漿中攪拌均勻。 

 弄得差不多後,老漢取來竹網,一番細心操作,沒多久就弄出幾張白紙。 

 老漢迫不及待地把紙上的水壓幹,小心翼翼的拿去烘烤。 

 紙烘乾後,老漢把一張遞給孫邵,一張遞給孔玄,他手上還拿著兩張。 

 老漢拿一張出來撕掉一角,孫邵問:“怎麼樣,能不能用?” 

 老漢點頭如搗蒜:“孫大人,能用,紙張顏色比我之前做的還漂亮,只是韌性差些,應該是加入米湯的原因,我知道有東西比米湯好,可以找來代替。” 

 孫邵開心不已:“能用就成,也不一定要多高的韌性的。” 

 孔玄扯了扯手中的紙,比後世的韌性都要強得多,也不知道老漢想要多高的韌性。 

 老漢對孔玄是佩服得五體投地:“公子真是神人,小人造紙多年,卻沒公子懂得多。” 

 孔玄心虛不已,自己懂個屁,只是隨便說說的。 

 一切操作都是老漢自己在幹,自己只告訴他,木頭可以當原材料。 

 孔玄保持神秘:“既然原材料已經解決,應該能造出更多紙了吧?” 

 老漢有些為難:“公子,實際上材料只是影響產量的一個原因。前面還有很多工序,想一下增加很多並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