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西紅柿 作品

第188章 發工資了

 唯一的出路,還是靠一畝三分地。 

 到了九幾年,兩千年後,才有了年輕人走出農村,前往北上廣深打工。 

 張二狗的父母,就是那一代人,分別去過多個沿海城市幹過活。 

 掙的不多,那時候是兩千年,工資六百到一千,有些工廠只有三、四百。 

 這主要看工廠的能力,有些工廠工資高一些,有的工資少。 

 張二狗還記得,自己的父母在兩千年的時候是在浙省那邊的寧市一個沿海小鎮上打工。 

 他暑假期間也去過一次,那個小鎮當時還很偏僻,但有不少小的加工廠,主要是家庭作坊,一個廠十幾、二十個員工。 

 大多數是電鍍廠、五金廠這些,主要是幫大的五金廠加工五金零件,從中賺點加工費。 

 工廠建的很簡單,就是一個簡易的大鐵棚子,裡面擺放著幾個電鍍用的池子,池子裡面多是一些化學液體,把五金零件串在一個個鐵架子上,然後人工放入池子內電鍍。 

 有個師傅,主要是負責藥水調配等工作,工資最高。 

 張二狗清清楚楚的記得,自己的父母就是在一個只有十幾、二十名員工的電鍍廠打工。 

 當時張二狗也進廠裡看了看,電鍍廠,一般是有毒的,小加工廠,設備配置一切從簡,車間裡通風不好,排氣一般,裡面充滿了化學藥水的味道。 

 不習慣的話,會燻的不舒服。 

 據說,男性在電鍍廠幹久了,可能導致精子不健康。 

 女性幹久了,可能導致不孕不育。 

 當時張大柱乾的是有些技術的活,所以工資一個月才有一千塊錢,但很累,從早站到晚。 

 李桂花乾的是輕鬆一點,但沒有什麼技術活的工種,工資在六百左右,還要加班到晚上八、九點鐘。 

 張大柱幹了幾年,身體就不太行,後來還引發了流鼻血、紅眼病等。 

 沒法繼續幹,又回到家裡種地,後來又東奔西跑去了好幾個城市,都沒幹多久,最後再也沒有出去打工,一直種地到現在。 

 “下面大家排好隊,一家人派出一個代表來我這裡簽上名字,就可以把你們的工資領走了。”陳大光最後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