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紅 作品

第71章 天不生言官,大明長如夜

 翌日,奉天殿。 

 李青掐著點兒來到早朝,站在文臣隊伍中,他現在是兵部尚書,屬於文官體系。 

 文官們看到他,不著痕跡地退後幾步,就連自家的左右侍郎,也離他稍遠了些。 

 麻蛋,老子人緣就這麼差嗎……李青鬱悶想著。 

 半刻鐘後,朱棣一身團龍袍進入大殿。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眾卿平身。” 

 朱棣滿臉含笑,態度溫和,人設嚴重崩塌! 

 群臣見他如此,心裡頓時‘咯噔’一下,事出反常必有妖,他們隱隱覺著,皇帝這是憋著壞呢,個個打起精神。 

 “諸位愛卿,可有本奏啊!?”朱棣笑眯眯的,笑的群臣心裡發毛,一時間竟無人敢說話。 

 偌大的奉天殿寂靜無聲,落針可聞。 

 眼見場子冷下來,朱棣很不滿的瞪了李青一眼。 

 李青摸了摸鼻子,心情也挺鬱悶,拿錢辦事從不是他的做事風格,這回算是破了例,更氣人的是錢還沒給呢。 

 “皇上,臣有本奏!” 

 “准奏!”朱棣臉色多雲轉晴。 

 李青出班,拱手道,“皇上,現在田畝清丈進行的如火如荼,臣建議,可藉此機會推行新政,革新賦稅制度。” 

 他侃侃而談,“諸位,如今大明鼎盛,但百姓的生活並不好,尤其是……目前大明正在大力建設,百姓的擔子更重……” 

 武將不善言辭,文臣卻有不少附和,因為他們發現,李尚書這是在點皇上。 

 不管誰噴皇帝,他們文臣都會幫幫場子,這是文官的老傳統了。 

 文官都有個固有觀念,忠言必須刺耳,敢罵皇帝者,不論目的如何,但那顆心是赤誠的。 

 正所謂:武死戰,文死諫! 

 若是因噴皇帝而死,那是死得其所,還能博得一個美名,這也是歷朝皇帝捱罵的原因。 

 自唐以後,漢人皇帝就沒有不捱罵的。 

 而且,李青打的是減輕賦稅的名號,這正合文臣心意。 

 百姓減了賦稅,他們家族才是最大受益者,能撈著好處,還能落個為民請願的好名聲,何樂而不為呢。 

 李青還來不及說攤丁入畝,大多數文官就率先莽了上去,一個比一個積極,生怕被別人搶了先機。 

 “皇上,百姓苦啊……!” 

 “如今四海承平,當與百姓休息啊皇上!” 

 “望皇上大發慈悲……!” 

 一眾文官爭前恐後,不斷促請,個個愛民如子,青天父母官模樣。 

 更有甚者,痛心疾首,涕泗橫流。 

 言官一見這架勢,當即不幹了,這不是搶生意嘛? 

 是,我們言官是品卑,但別拿言官不當官員,當俺們是軟柿子不成? 

 六科給事中,都察院御史,撣了撣衣袖,表示:你們這才哪跟哪,論噴皇帝,你們都是弟弟,瞧俺們的。 

 “皇上大興土木,耗資彌巨,已鑄成大錯,若再不及時改錯,恐悔之晚矣。”吏部給事中率先發難,言辭犀利,毫不留情。 

 接著,禮部給事中跟上,“君如舟,民如水;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皇上若不以民為本,必將天下大亂。” 

 都察院也立即幫腔,言語更是尖銳:“皇上若再執迷不悟,那我大明與暴元何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