涿鹿故人 作品

第七十五章 又起波瀾

高適也明白,撤回李光弼,之前的功勞就都功虧一簣了。

可他實在想不出,還有什麼辦法,能夠守住長安?

“楊相,為何不召回李光弼?您在擔心什麼?”

楊天真所站的高度,與高適不同。看問題的視角,就大不一樣。

高適要成為名將,有大局觀的眼光,是必須的。目前看來,還是不太夠。

楊天真目光偏轉,看向了校場上來往收拾搬運的兵。

悠悠說道。

“李光弼若是回長安,安祿山叛軍必會趁機重奪潼關,將我們關在八百里秦川之內。這是其一。”

“更重要的是,我的兵,我的將,不能產生依賴別人的想法。如果事事都不能自強,又怎麼會成長為自強的人?”

這番話,讓高適低頭沉思了很久。

楊天真當然也不是非要逞強,用自己的兵,去表現一下能幹。

那樣的做法太低級了。

“高適,你先率胡兵去鳳翔。那裡有一座關山牧場,畜養了很多戰馬。”

“別客氣,全取了,不要留一匹馬給吐蕃和回紇。”

高適知道,楊相又有計劃了。

也不多問,領命而去。

跟隨楊相這麼久,高適發現,楊相真相做到了運籌帷幄。

既然有了計劃,那就一定預示著,敵人快敗了。

幹就完了!

胡兵的戰鬥力,完全依賴戰馬。失去戰馬以後,由於軍紀渙散,就沒有任何優勢可言。

楊天真在鳳翔佈置下防禦,但還在擔心另一條線。

太宗時期,突厥攻到長安,還有羅藝造反,都走的那一條路。

那個關鍵的地方,叫做涇陽,位於長安之北。

最難的,就是在這兩條路線上,都要布兵。

至於吐蕃、回紇、吐谷渾,大軍三十萬的。壓根就沒放在楊天真的眼裡。

人數雖然很多,但這些戎狄羌人的聯盟,非常容易破壞。

一幫人都只想著來長安劫掠,貪婪又愚蠢。

要收拾這些人,那還不容易?

李承雅在屋內,看見高適離開,相公獨自站著發呆。

走到身後,輕輕用雙臂,環著他的腰。臉靠在寬廣的後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