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里秋風 作品

第六百一十四章 大明稅賦

  嘉靖被觸發了關鍵詞,睜開眼睛往下看了看,微微點頭,覺得很有道理。

  藏富於民也不是不行,可朝廷少收了錢,百姓自然應該感恩朝廷的,怎麼可以去感恩那些二道販子呢?

  高拱急了:“蕭大人!大明此時戰事不斷,正是用錢之時。

  輕徭薄賦固然是好,可若是收入一下去掉一半,大明國庫空虛,如何振作?”

  這確實是個現實的問題,古往今來的皇帝,除了頂級昏君,其實沒有幾個不想國富民強的,也都明白輕徭薄賦,藏富於民的道理。

  可真要做起來又何其艱難?秦始皇修長城,拖垮了大秦,可那真是因為他喜歡建築行業嗎?他也是不得已啊,要防備遊牧民族啊。

  隋煬帝修運河,拖垮了大隋,可那真是因為他喜歡坐船嗎?他也是不得已啊,要想富,先修路,少生……

  乾隆皇帝六下江南,花光了國庫的錢,可那真是因為他喜歡江南的美女嗎?他也是迫不得已啊……他可能是真喜歡。

  所以,皇帝只有趕上風調雨順,沒有對手的好年頭,才有可能實現輕徭薄賦,藏富於民。

  大明之前的日子不算太好,沒有敵人的時候就不多,風調雨順的時候更不多,也就從這兩年才開始好起來的。

  所以在這個節骨眼上,要輕徭薄賦,會不會激進了點?嘉靖也把疑問的目光投向了蕭風。

  蕭風淡然道:“國庫需要錢,但以地稅為主,不但錢財有限,而且會打擊農民種地買地的積極性。

  輕徭薄賦,可以讓百姓日子更寬鬆些,也更容易買田置地。人有恆產,方有恆心。

  只有在自己的土地上,才幹得更有勁!而且有了恆產的百姓,會更加抗拒叛亂。

  別說白蓮教一類的煽動不起來富裕農戶,就是倭寇入侵,抵抗最激烈的也都是有產業的百姓。

  百姓安居樂業,大明就會堅如磐石。真有外敵入侵,徵兵時百姓也會踴躍得多,因為那是保護他們自己的產業。

  至於國庫需要錢,國坊就是為了解決此事的,開海禁就是為了解決此事的,改稻為桑就是為了解決此事的。

  百姓有了錢,他們也是要花出來的。人人都想過好日子,都想用好東西,這些錢最後還是會回到國家手裡。

  以農業穩天下,以工業打天下,以商業富天下,這才是大明的國富民強之道,這才是大明國運不衰之道!”

  嘉靖在腦子裡過了一遍蕭風的話,只要把精力放在治國之道上,嘉靖並不比任何一個皇帝笨,他很快就想明白了。

  “師弟言之有理!減輕稅賦之事,內閣可開始推行。恩養士子之策,無需全部取消,只需按級別限定即可。

  田地免稅的畝數,秀才若干,舉人若干,進士若干,所免稅賦當可維持溫飽體面。

  其父母、妻子、兒女可免徭役,僕從佃戶皆不可免,超出範圍的,嚴查不怠!”

  張居正上前拱手道:“萬歲,既然要改,不如改得徹底一些。既然蕭大人提到以農業穩天下,以商業富天下。

  則除農田稅和商業稅之外,其他稅費似乎可以減少一些。例如人頭稅之類的,極難操作,百姓連生孩子都害怕。

  入世觀中的小道童們,皆是來自當初善堂內的。各地善堂收留的孩子不在少數,除了災荒戰亂,這人頭稅也是很大的原因啊。

  大明如今這許多聯邦國土,蕭大人之意將來都是要派人去混居雜處的。大明人丁不興,如何開疆拓土?”

  嘉靖想了想:“你既有此想法,想來是思慮已久。你擬個詳細的法子,內閣討論後,若可行,則一起實行吧。”

  新的稅賦政策很快頒佈實施了,潘璜的戶部和海瑞的廉政院一下子變成了最忙的兩個部門。

  戶部是要重新丈量土地,廉政院則是嚴查偷稅漏稅。兩者結合起來,對付民間士紳和百姓的各種招數。

  最好處理的是百姓告狀的。這一類是被投靠的士紳們心存僥倖,還想憑藉手中的契約賴掉田產,覺得農戶們不敢炸刺兒。

  但農戶們充分展現了鬥地主的精神。你的免稅地就剩那麼點了,還想吞掉我們的田產?做夢!

  何況奴僕的身份也沒法免除徭役了,那我憑什麼還當你的奴僕?你敢不解除契約,咱就去告你!

  徐璠是當朝首輔的兒子,都已經在天牢裡唱“鐵窗淚”了,你不過是個退休的進士,你多啥了?

  真正難處理的是那些狡猾的士紳。他們想到了一招“即買既賣”之術,堪稱腦洞巨大。

  具體操作如下:比如一個舉人,他應該享受的免稅土地是若干,於是他先持有一份土地,享受免稅。

  然後等到繳稅之時,他申請免稅後,將這塊土地賣掉,再入手一塊新的土地。

  當稅吏上門收稅時,拿出地契,表明這塊地是我的,理應免稅。稅吏往往都是當地人,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

  這種操作主打一個時間差。如果操作得當,和農戶勾結得好,也可以獲得一定受益,只是遠不如原來的收益大了。

  但廉政院並不允許這種情況出現,他們會複核戶部的免稅記錄,如果哪個士紳用這種做法佔了便宜,那海瑞會讓他們再吐出來,而且超級加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