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里秋風 作品

第四百八十章 自立門戶

  胡宗憲之志,若是僅此而已,不過是個督撫、尚書的前程,也不值得我輔佐他了。”

  徐海猛然醒悟:“先生是說,胡宗憲,其實是想要自立門戶?”

  屋內眾人頓時都陷入了沉默,這著實令人意外,但仔細想想,卻又在意料之中。

  只是之前所有人都認為,朝堂之中只有兩黨,非嚴即蕭,最多還有一些中立派,卻不能成為黨派。

  不是人們沒有想象力,而是現實中,朝堂中能有三黨的情況極為少見,基本都是一家獨大,或兩黨相爭的局面。

  在夏言倒下後,朝堂中就是嚴黨一家獨大的局面,這種情況,在權臣當道的時候十分常見。

  但在歷史的長河中,兩黨相爭其實是最常見的局面,這其實與皇帝的帝王之術有關係。

  當一家獨大的局面出現後,皇帝會漸漸覺得不安全,他一定會有意無意地扶持一個對立派,來抗衡當權派。

  哪怕這個對立派根本就不是當權派的對手,但也一定要存在。其作用類似於一個錘子,是不是的拿起來敲打一下當權派,提醒他自己才是主子。

  所以蕭風的火速躥升,縱然有道術加持,師弟光環,累累戰功,其實也有嘉靖刻意提拔的一面。

  但對於皇帝來說,兩黨相爭已經足夠了,三足鼎立既沒有必要,也很危險。

  眾所周知,三體是個不穩定的體系,漢獻帝和劉慈欣都證明過這一點。不穩定的體系意味著不可控,甚至不可預測。

  所以歷史上凡是出現三足鼎立的朝堂狀況,一定都不是皇帝有意為之的,而是意味著皇帝對朝堂開始失去掌控力。

  這一點,琅琊榜裡的老皇帝最有發言權。明明兩個兒子在自己手裡盤得風生水起,都快盤成悶尖獅子頭了,忽然就擠進一個青皮核桃來!

  老皇帝沒意識到這是三足鼎立的開始,粗心大意地把青皮核桃放進來一起盤,結果不但毀了兩個獅子頭,還把自己的手指頭扭傷了,徹底失去了掌控力。

  所以震驚之餘,徐海緩緩道:“先生所言,確實符合胡宗憲的為人。只是萬歲未必容得下第三股勢力啊。”

  徐渭淡然一笑:“眼下或許未必,但胡宗憲遠在江南,他慢慢崛起,並不引人注目。

  嚴黨和蕭黨相爭,必有一傷,今年之內,應該就會有分曉。到那時,你們說萬歲還會不會容得下呢?”

  哦!原來胡宗憲打的是這個主意啊!三人都恍然大悟。

  這個戰術叫做備胎戰術,素來為廣大舔狗所熟知並熟練運用,只是都不如胡宗憲用得這麼好。

  現在蕭黨和嚴黨看似勢均力敵,那是因為嚴世藩被迫遠離了朝堂。而以嚴世藩的性格和能力,絕不會就此在江西養老。

  他必然會醞釀一次大行動,和蕭風決一死戰。所以現在的局勢就是,嚴嵩在朝堂中苦苦地守著基本盤,嚴世藩在地下四處聯絡,意圖反攻。

  經過嚴世藩離京前與蕭風的幾番大戰,雖然沒佔到便宜,但也算是絕處逢生,反戈一擊成功。

  現在朝堂上下一致認定:如果說天下還有人能與蕭風決一死戰,那麼無論從能力還是手裡的資源,非嚴世藩莫屬。

  胡宗憲自然也能看出這一點來,而且還能看出這一戰絕對無法避免!因為嚴、蕭兩家的仇怨實在是太重了,不死一方是不會停止的。

  既然兩者必死一方,不管勝利者是哪一方,那麼隨之而來的就是一家獨大的局面。嘉靖就必然要再扶植一個反對派。

  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胡宗憲現在就開始做準備了。而且他一定會漸漸疏遠蕭風,團結一些官員,成為一個別人眼中的無黨派人士。

  這樣,如果敗的是嚴黨,他脫離蕭黨自成一黨,人們不會覺得太突兀,不會覺得他忘恩負義。

  而如果敗的是蕭黨,他也不會被株連得太厲害,只有逃過了株連,才有機會進入皇帝培養的範圍之內。

  羅文龍猛然想起一件事:“原來如此。我前幾天潛入岸上打探消息,聽驛館的人說,蕭風嫌胡宗憲準備的宴席太過奢侈,摔了杯子。”

  徐渭冷笑一聲:“何止摔了杯子,要不是俞大猷用手按住了,只怕整桌宴席都掀翻了。

  他讓胡宗憲學學海瑞,胡宗憲回了一句,‘人活到海瑞那個份上,還有什麼意思’,蕭風就發火了。”

  徐海嘆了口氣:“這也難怪,這次苗疆之事,海瑞保住了名節,正出風頭的時候,蕭風自然怎麼看怎麼好。

  胡宗憲到江南來,也是蕭風舉薦的。他生活如此奢侈,和海瑞對比鮮明,也難怪蕭風擔心他會丟自己的臉了!”

  羅文龍此時已經信了多半,只是還有些疑慮,他再次向徐渭敬酒。

  “先生,胡宗憲要自立門戶,就必須聯絡一些人暗中結黨,可此時朝中官員非嚴即蕭。

  那些中立派的當年不入嚴黨,現在沒入蕭黨,那就是鐵了心的不會參與黨爭,胡宗憲有何依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