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塘江潮信來 作品

五七八 文科不文 理科不理

 王三把種世信寫的關於扶桑情況的文書交給了王定六,王定六知道這個文書非常重要。因為自從種世信帶領西軍子弟東渡扶桑避難之後,從扶桑傳回來的信息鳳毛麟角,主要是飛回來的信給太少了,即便從扶桑飛回來的信鴿能夠順利到達中原,每隻信鴿帶來的消息也是有限的。現在王三回來了,起碼從王三的口中知道了西軍子弟在扶桑國還算平安,這個好消息需要儘快的送出去,讓西軍將士心安。另外就是種世信的公文,他王定六是沒有資格看的,但是王定六相信,這裡內容种師道是非常重視的。

 王定六一面安排錦衣衛協助王三將從扶桑國帶來的銀子、苦力、糧食、硫磺、紅銅等物資往延安府轉運,一面發出信鴿通知給延安留守的錦衣衛,給華夏軍官員保平安。隨即安排好一切後,王定六騎乘他那三匹寶馬良駒,直奔中興府而去。

 种師道沒有在京兆府,而是在中興府主持華夏國的第二屆科舉考試。這一屆由於李侗的明德書院的加入讓文科考試激烈了很多,向第一屆科考那種施全、松本二郎那種只是能背誦默寫一些粗淺的儒家文章就能得中的現象沒有了。有不少文章在李侗和伊斯馬爾看起來也是有模有樣。理科科舉得中還是大部分有格物、致知兩大書院的學生。但是今年文科狀元和理科狀元都是有些出人意料。隨著華夏軍的發展大家也都認可理科的重要性了,第二屆科舉文科、理科各錄取了150名進士,比起第一屆來多錄取了50人。未來隨著華夏軍地域的擴大,這個名額還會更多。

 文科狀元是一個叫張甲的,是原來亳州的知縣。這個張甲原本是跟張擇端同年的進士,張擇端也想种師道推薦過此人。但是張甲在金人南下之事棄了亳州逃走(五二零前後幾回),讓种師道有些看他不起。

 這個張甲拿著張擇端給些的舉薦信來到西北以後,聽說這裡在舉辦科考,張甲覺得還是先參加科考,如果科考不成在拿著推薦信找种師道求官。其實張甲的道德文章做得不怎麼樣,但是華夏國考試的內容與中原大不相同,考的都是治理地方的策論,張甲畢竟當過幾年知縣,治理地方還是有些心得,因此文章將做的花團錦簇,竟然當了狀元。

 理科狀元則是一箇中原人士名喚李隆字靜忠的,這個人也不知道什麼來歷。這次理科考試出題還是朱夫人(朱道榮夫人,朱熹母親)出題,种師道親自把關的。要不是熟讀了《物理集註》很難得到高分的。如今對《物理集註》研究最深入的便是致知、格物兩個書院的學生,第一屆理科進士全是出自這兩個書院的。

 种師道第一感覺就是這個李靜忠是穿越過來的,如果是那樣就太可怕了,松本傭給他的陰影太大了。他趕快命令時遷調查此人。時遷動用了錦衣衛各種手段,最終調查清楚這個人是前朝李誡大臣之子。

 李誡自元佑七年起從事宮廷營造工作,歷任將作監主簿、丞、少監等,官至將作監。監掌宮室、城郭、橋樑、舟車營繕事宜。在任期間曾先後主持五王邸、辟雍、尚書省、龍德宮、棣華宅、朱雀門、景龍門、九城殿、開封府廨、太廟、欽慈太后佛寺等十餘項重大工程。

 如今李誡已經去世多年了,但是李靜忠沒有收到朝廷的重用,只是給了一個將作監主事的芝麻綠豆的小官,他聽說華夏國要舉辦科考,乾脆辭官不做特意來到了中興府備考。在中興府備考的日子裡,他就住在朱道榮的中興圖書館內讀書,這一點朱道榮能夠作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