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塘江潮信來 作品

五三三 抗金兵組建八字軍 老宗澤出山助王彥

 种師道隱隱知道在歷史上有一個王彥在太行山上組建了八字軍,在金宋交兵時期八字軍以河北太行山為基地履歷戰功。現在王彥執意去中原伏牛山,伏牛山卻在河南,難道是歷史發生了偏移,如今王彥在河南創基了八字軍?

 宗澤在西軍中還是有一些影響的,雖然這十幾年一直在東京,但是還是能夠影響西軍一些老人的。宗澤一直忠於宋朝廷,不肯向种師道臣服,因此种師道想讓宗澤跟著王彥一起去伏牛山算了。宗澤去伏牛山還能給王彥出謀劃策,自己也就眼不見,心不煩了。

 李良嗣給种師道寫了詳細的奏章,說明了伏牛山的情況:伏牛山如今聚集了各地的義民1萬多人,有截獲宋朝庭賠償金國的錢財合計2000萬貫,以及1萬民東京富家女。如今金兵逐漸退去,他倒是不知道如何處理這些財物和美女了。

 伏牛山是秦嶺的餘脈,隸屬於魯山縣,距離洛陽很近,到達潼關也就600多里路,可是就是這幾百里路,如何將這些財物運回來道真是難為主了李良嗣。种師道其實並不十分看中這些財物,美女更是不需要,現在陝西缺糧,這1萬多人來到陝西吃喝都成了問題。但是他看上了伏牛山的存放的5萬石糧食,這些糧食本來就是西軍商隊採購的,本來應該陸續運往西域支持西軍第四次西征的。西軍主要在江南採購糧食,中原採購糧食也不是那麼容易,因此當時商隊採購一些就暫時存下來,然後集中再往西北送糧。

 西軍商隊先把從各地採購來到糧食集中在伏牛山和山東的蓼兒窪兩個秘密的商棧,然後再把蓼兒窪的糧食運往伏牛山,等湊足一批後在往西北送。現在伏牛山存下的糧食是最後一批准備運往西北的,這批糧食湊齊之後恰好西征結束了,而且宋朝庭已經得知西軍在遠征,他們一邊派童貫去延安問罪,一邊嚴查糧食流入西北,因此這批糧食也就留了下來。

 其實開始也沒有這麼多,只是後來進軍南下,各地官員都望風而逃,很多縣城就無人防守。牛皋、李良嗣等人帶領義軍跟金軍作戰,經常搶在金軍之前進入城池,將府庫的糧食劫走。再加上義軍在跟金軍作戰之時,騷擾劫殺金軍運糧隊伍是重要的手段之一。總而言之,東湊西湊的伏牛山攢下了5萬石可以運輸到延安府的軍糧。

 如今金軍已退兵,中原的官僚機構還沒有恢復,各地一片破敗,百姓流離失所,也是急缺糧食救助。如果此時种師道動用華夏軍再出潼關,將這批糧食強行運回道陝西,那可真是冒天下之大不韙了。他最終同意王彥去伏牛山,就想測試一下他的能力,讓他領導這些義軍想辦法將糧食運回來。反正只要表面上不是華夏軍運糧就好。

 至於李良嗣,如今种師道身邊正缺少文官,很多事靜都壓在了張叔夜一人身上,李良嗣正好回西北幫助處理政務。李良嗣雖說是海商出身,但是對時局的見識是一般人不能比擬的。

 宗澤回到延安之後,也沒有什麼具體的事情,每日裡出沒在延安府茶館酒肆之中,探查民風。他在延安府待的時間越長,他越覺得种師道非常了得。原本延安府是西北貧瘠的所在,在種師道的治理之下,現在表現出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儼然成了富甲天下之地了。尤其從這裡的百姓的臉上,都帶著一種對未來的憧憬,未來生活的自信,這種憧憬和自信是他在大宋國任何地方都不曾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