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塘江潮信來 作品

一二四 延安整軍

 种師道安排好了鹽州的事物就帶領大隊人馬回到了延安府。經過接近一年的征戰,西軍已經非常疲憊了。按理說就應該讓各路人馬發下賞錢,回到駐紮地。但是由於已經定好了來年攻打遼國西京的計劃,所以這個冬天要好好的擴軍練兵。於是种師道只是讓各部招募的新兵全都集中到延安府。一時間延安府人馬聚集,西北剛剛經歷過大戰,百姓流離失所,加入西軍起碼可以吃飽飯,所以西軍招募還算順利。再加上京兆府上過城牆的數萬苦力,和俘虜收編的3000西夏軍,這些人馬都充實到了西軍。

 种師道把西軍分成了2部分,各佔6萬人。其中普通的步兵6萬用於各地駐守,另外就是6萬精銳的野戰軍,這次擴軍種師道完全不顧及劉延慶在正定府的1萬人馬,和第一次西征胡三和種世信帶走的5000騎兵。這6萬人包括西軍最精銳的輕騎兵懷德軍1萬、由懷德軍步兵改編的陷陣營3萬、以江南俘虜為為主的善於攻城守城的健銳雲梯營1萬,鐵甲連環馬3000人、神機營7000人。這6萬軍隊無論是步兵和騎兵都配了戰馬,懷德軍和鐵甲騎兵都是配了一人雙馬。神機營另外配備4輪馬車運送火器和火藥。這樣配備不不僅在大宋朝是無敵的存在,就是放眼天下也是沒有軍隊能夠比擬的。高懷遠配合西軍作戰有功,他的騎兵也擴充到了2萬,但是這些騎兵讓种師道直接計算到了隴右軍內,這就不用佔朝廷給西軍的軍隊編制名額了。

 原本种師道的想法是這6萬野戰軍訓練完成之後將成為西軍與遼國作戰的主力。但是剛剛一開始就出現了問題。原來這次整編高懷遠並不高興,因為第一次西征胡三帶走的騎兵多數是高懷遠的,這次西軍擴編的時候成立新的懷德軍大多數騎兵都是從他這裡抽選的,就連他的很多親信將領都給抽走了。雖然現在給他補充了2萬騎兵,這隻騎兵部隊也算是大宋境內最大的騎兵部隊了,但是這隻部隊大部分都是原來西軍步兵改編的,而且每個人也只是1匹馬而已,論起馬的數量,還沒有剛剛成立的陷陣營一樣多的。更讓高懷遠鬱悶的事情,就是鐵甲軍擴編後,折可求直接就把這3000人的指揮權交給了种師道。折家本來人馬就不多,這回把主力的鐵甲軍送出去,又加上种師道多次表明要收折賽花為義女,這明顯是折家投靠種家的表現。他高懷遠本來是出自種家的,如今怎麼選擇讓他很為難。讓他像劉延慶那樣反對种師道他是做不到了,因為除了是種家部將出身,另外就是他和老大種世仁是莫逆之交。如果像折家那樣投靠種家,他多少又有些不甘心。

 就在在高懷遠猶豫不決的時候,高昌國終於傳來了消息。派出去的錦衣衛已經把飛奴放回來了,但是不知道中間出了什麼差錯,飛奴並沒有把信息帶到鹽州。這回帶來的消息的是種世信和胡三帶來派回來的信使。

 通過信使种師道瞭解到,種世信被胡三的叔父招為了女婿。種世信是种師道的小兒子,今年已經35歲了,而且種世信早就結婚了,孩子都有幾個了。這次在西域聯姻也是种師道同意的,取歸義部首領的女兒也算是讓西軍在高昌國鞏固了地位。另外胡三也跟歸義部的首領胡晗相認了。胡晗想把歸義部交給胡三管理,但是胡三和中種世信都是一樣的心思,想回到中原。

 种師道也想讓胡三和種世信回來,胡三是軍中的驍將,種世信善於豢養信鴿。這都是目前西軍奇缺的人才,而且現在西軍地位日益穩固,第一次西征的西軍各家的幼子、長孫們去西域避禍的需求也幾乎沒有了,按道理說東歸是理所應當的。但是種世信的信中也說的明白,如今的高昌國也是紛亂無比,他們更像一個部落的聯盟。在有外敵的時候倒是可以一支對外,如果沒有外底各部落之間也是相互欺壓。歸義軍後代形成的歸義部,也是在各種夾縫照顧你生存艱難。東面西夏是歸義部的死敵,在國內,以建國時期的15個回鶻部落聯盟作為國家的核心,其他部落多多少少都受到回鶻部落的欺負。如今西軍的到了,歸義部成為了高昌國內數一數二的大部落,所以胡晗等人根本不希望西軍東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