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帝炎 作品

四十七節 考試範圍

隔天龍九宵和丐神向京城出發,一路上非常熱鬧,人來人往,多是考生,每年考試各科目有根據《新唐書·選舉志上》的記載,彼時的常科科目主要有:秀才、明經、進士、明法、明字、明算,一史、三史、開元禮、道舉、武舉、童子科、醫舉科等。簡單介紹一下各科的考試內容:

1、秀才科。主考方略策,也就是計謀策略,由於隋唐時以秀才科為最高,因此錄取難度最大,隋朝秀才科先後不過錄取10人,唐代每次也就錄取一兩人,因而很少有士子願意報考,因此唐初設立一段時間後,便被廢除了。

2、明經科。又細分為五經、三經、二經、學究一經、三禮(《周禮》、《儀禮》、《禮記》)、三傳(《春秋左氏傳》、《春秋公羊傳》、《春秋穀梁傳》)等。而唐代又按照經書分量將經書分為大、中、小三類,其中《論語》、《孝經》為必考內容。明經科主要便是考學子對儒家經典著作的掌握程度,因此哪怕死記硬背往往也能考中。唐玄宗開元二十五年(737年)後規定加試時務策,為的就是讓讀書人從故紙堆中爬起來,結合實際思考問題,確保學以致用。

3、進士科。唐初時進士科僅考時務策五道,唐高宗調露二年(680年)為進士科加試帖經、雜文,從而使得進士科形成了雜文、帖經、策問三場考試製。唐中期後又增考詩賦,且詩賦比重往往較大。作為唐代最受歡迎的兩科,由於進士科的難度比明經科相對要大,進士科大約每100人只有一二人被錄取,而明經科大約每10人就有一二人被錄取,因此又有“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之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