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不畏嚴寒

在楊芝祝用雪磚搭建穹頂期間,貝加德也沒閒著。

從公開網絡下載的地圖經過了公司的多次篡改,這地方在地圖上被標記為完全的死寂之地,是個徹徹底底的無人區。

但是去中心化的太虛網絡上仍有收藏家保留著原始版本,從古代地圖上不難看出,邊境線號駐紮的位置附近曾經存在一片茂密的針葉林,而經過了時間的演變,全球氣溫緩慢下降,那片針葉林被埋藏於地下,應當已經形成了煤炭。

而先前偵察小隊帶回來老鼠肉的設施,居然是橫貫東西的鐵路隧道。

在這冰封的地帶,任何物資都有可能提高大家生存下去的機會,貝加德在這兩個地點畫上了圈,只要風雪停下,有必要派出偵察小隊前去搜查。

只不過,這場暴風雪,不知還會持續多久。

動力爐即將熄滅,要不是有棵大樹在車外搭積木似的造屋子,恐怕這一車的難民根本撐不到暴雪停下的那一刻。

雪屋,被一個古老的文明孕育出來的特色建築。

在楊芝祝曾經生活過的世界裡,因紐特人發明了這種隔熱的房屋,在寒冷的北極大地延續著那原始而又神秘的文明。

如今的楊芝祝仗著自己這副龐大有力的身軀,搬動成噸的冰雪,圍繞邊境線號堆砌出來的巨大雪屋也同樣起到了隔熱的效果。

哪怕車輛內部的動力系統失效,人類和動物們也不必面對這暴風雪中零下百度的嚴寒。

可是邊境線號的所有人都明白,雪屋只能起到臨時性的保溫作用,想要在這片冰雪大地生存下去,只依賴一層保溫的屏障可不現實,為了抵禦日後的每一場暴風雪,大家必須合力將車上那複雜的動力爐系統修復。

亦或者,重新打造低一級別的供暖系統,畢竟對於可控核聚變這種技術,就連精通於各種機械與電子的貝加德也只能算作一知半解。

活躍在太虛網絡上面的那些“賽博民間科學家”也同樣指望不上。

這輛車子的動力系統來自於科技水平高超的舊時代,以現代人的知識水平去進行修復,其難度可想而知。雖然黛薇住在附近,等大雪停了之後大夥可以去找她尋求幫助,但她只是生命工程方面的專家,她的物理知識未必達到能夠修復動力爐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