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煎包子 作品

第八十九章 骨幹部分

此次出航,沒有緊急戰事,加之又攜有百姓,所以航速並不急。直到第三天下午才抵達瑚州。

靠岸之後,各船執事官吏放豬一樣將流民趕上了港口。喬銀他們也送周近和隨時官吏一同登了島,準備在這裡休整最後一夜。

曾經的黑雲寨,如今早就變了樣子。除了已經修好的炮臺依稀有當時的影子,原本黑沉凌亂的設施大多修繕一新,類似於內陸的小村鎮了。

瑚州原本有一萬多奴隸,開墾的田畝約百餘頃。收復後一直由洋務衙門在代管。

如今僅過去一年,就有不少內陸人接二連三的逃到瑚州,人口已接近三萬,幾乎翻了一倍。

新開墾的土地也向內延伸了許多。

喬銀在村寨外轉了轉,就找到了當時砍伐虹衫的遺蹟,這裡現在已然成了農田。

可以說周近這個知縣,也算名副其實。三萬人口,也當得起一個小縣了。

周近一上島,就帶著隨行官吏大致瞭解了一下當地情況。然後和洋務衙門的人做交接。

瑚州的設施自然及不上內陸,不過像樣的宅子還有幾間。以前大小頭領的住所,也都翻修過。

比如公孫恩的潛邸“懷恩殿”,現在拆除了許多後宮隔牆,重新整改之後成了縣衙。大門上掛起的“瑚中縣衙”四個大字,也算氣派。

周近帶在身邊的人很多。除去縣丞,縣教兩位副手,還有內陸撥來的百十個衙吏。此外還有百十名由太平莊中撥來的農民。

這些農民,自然都是熟悉如何組織農莊生產的人。

按周近的經驗,一個什長可以帶十個人一同組織生產,能力強的可以帶幾十個。生產過程中,他們還能發現培養有能力的人也成為什長和伍長。

等新人成長起來,就能再培養更多的人。這其中有周近的功勞,也有“庶民蒙學”的功勞。

周近的新政能試行,和百姓們識字開蒙是分不開的。

這種有能力上傳下達,組織生產的人,是政策推行之基石。他們未必是官員,但作用比官員更為重要,周近將他們比作隊伍的“骨幹部分”。

所以“幹部”不是官,但在逢年過節,衙門也會適當給予補貼,改善他們的生活。

幹部的待遇,會激發其他人的進取心。與其強迫百姓遵守新的生產方式,不如讓他們自發的向新政靠攏,哪怕初衷是為了年節時領的那點酒肉錢糧。

加之瑚州離內陸並不太遠。源州府的巡府,知府,知縣,洋務衙門都會給周近鼎力支持。開發瑚州所需的糧食物資,也會盡可能的調配。

還有程松銘和林芝良兩位武舉人,李緣宏這位武進士也過來捧周近的場,暫時充當他的幕僚。

“李兄,程兄,林兄,我哥就拜託你們了。”

喬銀對此也很是感激。有他們在,縣衙的安全問題起碼有了保證。

程松銘笑道:“喬大人說哪裡話?這次來到泯南,讓我們兄弟大開眼界,能跟著周大人這樣的人物一起做點實事,才不枉我們求取了半世功名。”

自從來到泯南,看到了太平莊,這三位客人就被一點點折服了。他們來到瑚州,完全是心甘情願,不存在喬銀幫過誰,拉誰入夥這種事。

不光是他們,就是瀘源,胡三娘這些有莊園的人,太平莊周邊的諸多開明士紳們,丘掌櫃這些在鄉下有田產的商戶,也都響應新政,效仿周府整改土地,請太平莊的幹部過去指導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