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劫法場(3)

  楊過殺奸臣、救忠良、扶百姓、懲奸相,在文天祥看來,別說你平民之身,就算是官身,想懲處也當是彈劾罷免,殺頭?我大送不殺讀書人老爺你不知道嗎?

  拋開事實不談,你楊過就沒錯嗎?

  楊規此時更是如此,兩國交鋒的事情,你居然用個人勇武威脅朝廷命官,這是要造反啊!對他來說,哪怕大宋亡了,儒家那一套壓迫理論體系也不能亡,“理”也不能亡。

  “理學”跟邪教其實實在是沒什麼兩樣,洗了信徒的腦,讓他們狂熱、無所畏懼、滅絕人性。

  好的一方面是,這給了天下讀書人很硬的骨氣,尤其以文天祥為最。他是真的將生死置之度外,無所畏懼。

  但同樣的,除了教義之外,任何事情對他們來說都不重要,凝聚成一股巨大的力量,要把所有跟他們教義有悖的事物撕碎。

  所有邪教均是如此,這其中又尤以理學為最。畢竟無論是太平道還是白蓮教或是明教,教義都是侍奉教中之神,為神做事,而理學的教義就是“存天理、滅人慾”的滅絕人性。

  文天祥所謂的“浩然正氣”,跟白蓮教護法修煉出來的“法力”實在是沒什麼區別。擁有著天然站在道德制高點指責別人的功效,不管客觀上是對是錯,對擁有浩然正氣的人來說,跟我作對,就是你的錯。

  想通了這一點,楊規覺得也沒必要跟文天祥廢話了,“行,隨便你說吧。你自己往南方逃命去吧,我們可走了。”

  張三丰也覺得頗為失望,他本來以為文天祥是聖人般的人物,這才冒死來救,可現在很顯然,江湖與廟堂,從來不是一路,哪怕那個廟堂已經滅亡。

  “不,我不會走。”文天祥平靜地說道:“堂堂大宋丞相,豈有做鼠輩逃命之理?本官必須要死在韃虜手中,為剩餘的漢人喚起最後一絲反抗的火光。”

  “文丞相……”白振通大驚失色,不是吧大哥,就算說崩了你也不至於自暴自棄吧?咱們幾個齁累的你這是幹什麼?

  “白義士不必多言,我之所以同意跟你們一起出來,便是怕爭執起來你們不好走脫,送了性命。”文天祥緩緩擺手。

  “既然現在你們已經安全了,本官自當再走回大都,告訴忽必烈,大宋的丞相,不會臨陣脫逃。大宋,也永遠不缺跟敵人正面對抗的勇氣,哪怕是為此付出生命。”

  聞言楊規再次深深地看了文天祥一眼。

  此人雖然被理學洗腦很深,但同樣擁有寧折不彎的寶貴氣節,就這一點來看,就比大送三百年來大片的軟骨頭文官乃至皇帝強的太多了,這大宋最後一根脊樑,挺的很直,沒有人能讓它彎一點下去。

  “國朝養士三百年一十九年,仗節死義,正在今日。文丞相,楊某告辭。”

  楊規轉頭就走,張三丰隨後跟上,白振通看了看楊規,又看了看文天祥,重重一嘆。

  “唉,文丞相,保……保重吧!”

  他本想說一句保重,但又想到文天祥此行根本就是為了求死,保重二字又不合適,一時竟無話可說。一揖到地,轉頭帶著九個兄弟也離開了。

  “楊規麼……倒是頗有氣度。”顯然楊規剽竊幾百年後自己本家楊慎的話讓文天祥第一次重視起了這個遊俠兒,看著楊規離開的方向喃喃道:“哼,可惜,是一江湖亂黨。”

  說罷便不再感慨,他迎著大都城的方向走了過去,背影中充滿了堅毅。

  “老白,就此別過。”

  楊規跟白振通等十人拱手道別。白振通等人原擬是救了人之後直接向東,從天津出海,走水路去南方,讓文天祥收攏殘部,繼續抗元。現在就算文天祥沒走,他們仍然打算走水路,畢竟蒙古人不擅水戰,他們實力不高,也好走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