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九文 作品

第一百九十二章 何等人物

李承乾聽著皇叔的訴說,好奇問道:“如此說來這個韓瑗當真與世家子弟有聯繫?”

李孝恭道:“陛下是何等人物,會在意這些嗎?收攏人心,教訓臣子自然是有手段的。”

“這些天沒見皇叔,可是在家數錢?”

“太子的故事書不好賣了,紅樓的結局到底還寫不寫了?”

“父皇讓張士貴大將軍去吐谷渾,是明白這一次吐谷渾動亂也就罷了,往後再有動亂,張大將軍的能力更能夠震懾吐谷渾人,牛進達將軍終究還是差了幾分?”

見到太子突然轉移話題,李孝恭愁道:“看來太子殿下是不願意寫了。”

李承乾小聲道:“如果說,孤忘了,皇叔你信嗎?”

李孝恭搖頭,“不信。”

李承乾吃著棗,又道:“其實就算是韓瑗辭官了也沒什麼,反正在這個時代辭官並不是一件多麼不光彩的事,像是崔仁師辭官了,他反而得到了更多的士族的擁戴,這究竟是什麼道理?”

說起這件事,李承乾又問道:“孤當初聽姑丈說當年行軍打仗,李神通大將軍打仗總是輸嗎?”

李孝恭道:“誰說的?叔父向來驍勇,只是他老人家常將孟子的話掛在嘴邊。”

“嗯?”李承乾遲疑道:“軍中將領少有看孟子的人,確實少見。”

李孝恭喝著熱茶點頭。

“皇叔啊。”李承乾湊上前問道:“孟子哪句話?”

李孝恭回道:“不以成敗論英雄。”

李承乾神色上多了幾分敬意,朝著宗廟方向作揖行禮。

“當年李衛公也是十分敬佩叔父的,只是李衛公這人打仗又不像陛下,總是以少勝多,往往以幾千人敵數萬人,多數時候李衛公都是在最後方,閒暇之餘老夫去看過李衛公的兵書。”

“李衛公這人實則很是枯燥,就和他打仗是一樣的,不是循規蹈矩,就是奇兵制勝,多數時候都是穩中求勝,不過李衛公有一個本領很厲害。”

李承乾疑惑道:“什麼本領?”

“這件事老夫也是聽承範說過,他們在攻打吐谷渾的時候,陣前爭論是否要追擊伏允,那時候兵馬糧草已不足了,多數將領都覺得應該穩重求勝,收服失地最重要。”

“那時候也不知是誰說了一句,要追擊,不能讓伏允有喘息之機,只是一個將領說了這話,李衛公就採納了,並且大獲全勝。”

李承乾瞭然道:“有些時候多數人意見不一定是對的,少數人的意見也是應該聽取,並且仔細斟酌。”

李孝恭又道:“陛下打仗才是痛快,大開大合,多以智謀取勝,可在李衛公的帳下十分無趣,太子殿下不妨與老夫學兵法。”

李承乾又不說話了,望著洛陽方向出神沉默著。

如今吳王李恪還在洛陽,不知形勢如何,太子殿下心中牽掛,李孝恭見狀也安靜了下來。

西北的冷風不斷吹入關中,帶著風雪將八百里的秦川披上一片白雪皚皚。

關中以東的洛陽,現在的洛陽一樣的冰天雪地,李恪站在洛陽城的城牆上,看到一群群民壯,還在搬運著石料。

良久,李恪走回了城樓。

城樓內,馬周與權萬紀正在此處。

李恪見到兩位先生面露難色,他道:“恪已將信送去長安,想必很快就會有消息。”

權萬紀低聲道:“我等奉命來洛陽治水,治水亦是治人,吳王殿下要時刻警惕,那些官吏的髒手與髒水。”

“先生放心。”

權萬紀是吳王府中的長史,職責是教導吳王行事,規勸皇子的行為,當得起一聲先生。

就如魏王府上的王珪。

“報!”有士卒快步走來,稟報道:“吳王殿下,有三個主簿出逃,已經被柴將軍拿下。”

李恪神色閃過兇芒道:“還敢逃!”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