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跑的蝸牛 作品

第438章擴大大明民報規模,應天工業園計劃

 “殿下,編輯邸報的人已經全部到齊,還請殿下吩咐!”

 “造紙坊和印刷房那些都備好了嗎?”

 朱雄英問道。

 “稟告殿下,已全部備好,其中造紙坊二十間,印刷坊五間。”

 朱雄英點點都,繼續問道:

 “現在紙張的價格如何?”

 “一尺長的白紙,大概賣到兩文錢。”

 朱雄英沉思片刻後回答道:

 “還是高了,把所有造紙坊和印刷坊全都聯合起來。這樣便可降下本錢。”

 “那些外國工匠,還有幾日才能到達?”

 王石頭躬身答道:

 “稟告殿下,外國工匠總計四百餘人最遲不過後日便可抵達應天府。”

 “記得下船之後嚴加檢查,凡是帶病的一律不許進城。”

 “是!殿下!”

 這些外國工匠可是朱雄英花了不少錢買過來的,若是下船之後全都身患疾病那可就虧大發了。

 其實大明朝的造石技術並不落後,甚至還在世界上遙遙領先。

 但大明造石技術的領先幾乎全集中在石雕或石拱橋上,對於一些稍大的建築還是外國工匠更加精細。

 且外國工匠所使用的原料也更加的廉價和方便,這種材料用漢話來說叫做羅馬砂漿。

 羅馬砂漿與現代所使用的水泥十分相似,並且配方十分優良,很容易搞到。

 不光是修建廠子,日後在各大建築的修建上都可以使用這種材料,不僅方便還可以省去不少的工錢。

 碼頭上。

 一貨船緩緩停靠。

 從這船上下來之人全都是金髮碧眼的外國人。

 船才剛剛靠岸便有官員前來對接,錦衣衛拿著手中的名單將船上之人一一清點清楚,一旁還有數位醫生在檢查著這幾位外國人的身體健康情況。

 “各位大人,請隨下官一同前去會見太孫殿下。”

 接頭的官員笑著對幾位外國人說道。

 ……

 大明郊外。

 應天府南部。

 朱雄英打算在此開辦一個工業園區專門用來助力大明的工業建設。

 此時這群外國工匠已經來到了朱雄英面前,嘰嘰呱呱的不知道在說哪門子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