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紅纏 作品

第34章 諧音的謊言

 “其實我還想過一種可能——名字說謊,也就是說我們在坐七人中有人的名字並非群名。如果是這樣,也能滿足那女人所說的「一直在說謊」這個條件。但名字說謊這種事更加難以發覺,因此也被排除掉。”

 頓了頓,七曦繼續:“因此,排除所有可能,我覺得我們都犯了先入為主的錯誤——規則中的huang字代表的並非謊言的「謊」,而是幌子的「幌」。”

 “也就是說,不是「說謊」,而是「說幌」。”

 說幌?

 眾人一呆,唯有曹嶽的臉色更加難看。

 “你的意思是……”

 “在字典中,「幌」字的釋義為窗簾、帷幔,也可以指店鋪的招牌或標誌物。其也有引申義,便是一個人或一個組織對外打的名號。”

 接過話頭,林朔道:“如果這麼解釋,一切就都能說的通了。”

 “比如,一個混混冒充警察去酒店掃黃,過程中必然會發生許多對話,其中不可能每句話都是謊言,因此不能說他全程在說謊;然而,他的這個行為屬於冒充公職人員,所以相當於他全程都在打著警察的幌子進行違法犯罪行為。”

 說到這裡,許多人都想到了什麼,露出恍然之色。

 原來如此!

 他們回想起了先前曹嶽的發言——

 20kg黃金又怎麼了?爺又不缺你這點錢。

 你要是願意放我走,等我出去後直接給你轉賬1000w。

 我個人有三臺車,瑪莎拉蒂、邁巴赫、攬勝。

 ……

 字裡行間,都是滿滿當當的金錢惡臭味,要麼是富二代,要麼是暴發戶。

 但如果,這些都是在撒謊呢?他只是打著有錢人的名頭大放厥詞呢?他只是在打著有錢人的幌子呢?

 通俗點說,就是吹水裝逼!

 毫無疑問,冒充有錢人的行為本身也是謊言,但謊言這種東西具有時效性,說這些話的時候是在說謊,但除非一直在說謊,否則這個謊言必然不具備連貫性。

 畢竟,曹嶽之後很快又說了真話,他猜測了葉繪安的年齡、身高和三圍,葉繪安不予反駁,說明這些數據和真實情況應大差不差。

 然而,由謊言所延伸出來的“幌言”行為卻具有長久的時效性。從曹嶽說出這番話後,大家都認為他是有錢人,是大款,而他之後的一些發言與舉動也確實在維持、鞏固這個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