牆角的蘑菇 作品

第83章 “等”的滋味

 臨近午時,日頭高掛,雖然不至於像夏天的烈日般火辣,但依然被這柔光曬得臉上的皮膚微微的刺痛。 

 除了此刻雲和殿如坐針氈、戰戰兢兢的那些大臣之外,宮門外,一群人,同樣焦急地等待著下朝。 

 皇宮正門外北側的空地上,停滿了在等待各自主子下朝的馬車。而在南側,僅僅停著一輛華麗的馬車——馬車上的紋飾很清楚——這是太子府的馬車。 

 稍早些時候,目送盤獲進宮門之後,穆連紫便坐著馬車去了跫音閣附近的餛飩攤吃了一碗餛飩。吃完早餐後,她原本是想著去馨園打一轉,留訊息給穆連緗,請他去幫忙查一下一些小事情。 

 但是因為早上她沒料想到出了雁園之後她就跟著來上朝了,因此關鍵的卷軸沒有“未卜先知”地帶在身上。 

 沒有卷軸,似乎讓穆連緗去探查也沒有太大意義,所得訊息有限。於是,她打消了前往馨園的念頭。 

 當時,吃完餛飩的她心中全是飽腹後的滿足感,隨即她想到盤獲下朝時辰估摸要到午時了,便決定去逛逛,買些吃食給他。 

 吃吃逛逛一圈後,巳時一刻她就已經回到了宮門外。 

 她跑到宮門,向裡探了探,來回走了好幾圈,沒有見到有人從裡面走出來——朝會依然在進行著。 

 來回踱步累了的她,決定坐在馬車上和之前同樣的位置——便是早些時候她送盤獲上車時她坐的馬伕的那個位置,等盤獲。 

 她眼睛盯著宮門,百無聊賴地晃動著雙腳。 

 恍惚間,她對自己的行為產生了怪異的想法——她從很久之前就不喜歡等待,因為“等”是一種沒有結果的狀態。 

 等,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 

 穆連紫覺得自己是有發言權的。 

 記憶中關於“等”最早的印象是她還在流浪的時候。 

 第一次等待,是她在破舊的城隍廟——對,就是現如今依然破舊的那座城南的城隍廟。當時她迷迷糊糊地醒來,發現自己的左肩乃至左手臂一陣陣的痛——至於怎麼受的傷卻毫無記憶,但是當時那鑽心的疼痛卻是鮮明得很。雖然疼痛,但是手臂卻是被包紮得很好,包裹的布條裡面還有藥草。 

 非常奇特而又怪異的是,她對於誰幫她包紮這件事就像記憶被人從中間抽取掉了一段或者好幾段——她毫無印象。 

 那時候的她雖然清醒了,但是卻沒有過多的力氣爬起來,她就那樣躺著、等著、看著。她就這樣,等待著,等待她的家人儘快找到她。 

 城隍廟年久失修,屋頂上盡是窟窿,透過屋頂的破洞,她見了兩次黑夜、一次白天……直到她蓄滿了精氣神艱難爬起來,又跑出去乞討了吃食……她都沒有等到她的“家人”。 

 後來,她以為自己一直待在城隍廟附近家人肯定找不到她,於是她便跟著自己的記憶,一路打探,最終找到了家人——穆連紫的記憶是這樣的,但是……她找到家人了嗎?她隱約記得她找到了,但又覺得自己沒有找到。記憶會出錯,但是現實不會——現實就是,她開始了流浪。 

 然後,體會到了第二次的“等待”。 

 第二次的等待是在一間小黑屋。那時候的她不記得自己在街上流浪了多久,當中又有多少人企圖抓她、誘拐她,都被她躲過了。然而,有一次不知道為何卻著了道。 

 當她再清醒時,她被人販子抓了,與許多的小孩子一起,被關在了一間回憶起來只有昏暗與濃濃酸腐氣息的小屋子。 

 那時候的等待,是等待著有誰能救她出去。 

 在那間狹小的空間裡,每天都有小孩消失——或者被賣了,也或者死了。就這樣,不見天日,不知時間的流轉,總之是很久很久,穆連紫的心中地“等待”已經變成了要靠自己逃出去的信念,決定不再“等待”。 

 但經歷過多次的逃跑失敗和毒打後,她放棄了逃跑。最後來,她一心只想著有人能“買”走她。 

 手臂的傷口結痂後留下了很難看的痕跡,原來肉乎乎的臉因為飢餓變得蠟黃脫相。而因為不聽話遭遇了多次的毒打——那時候的穆連紫早就沒個人樣,一身的邋遢,一身的傷。禍兮福之所倚——正因為如此,不論是勾欄之地還是做苦力活的行當,沒有人會選擇買下她這麼個不值錢的。等待許久的穆連紫最後都沒有被人賣走,她成了在那個小黑屋待得最久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