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魚之樂 作品

第262章 雙陰線!(4000)

    而且結拜了之後,咱距離諸葛亮的那些秘密,也就更近了一步。

    “典韋兄弟,你來作個見證,從今日起我與諸葛公子便是結拜兄弟,不求同年同月生,但求……此情可比日月!”

    吳良果斷握緊了諸葛亮的手,聲情並茂的說道。

    “有才哥哥,以後叫我一聲孔明便是,我雖未到戴冠起字的年紀,但‘孔明’便是我提前給自己起好的字……因此有才哥哥那句評語應該叫做:天不生我諸葛孔明,後漢萬古如長夜!”

    諸葛亮更加激動,臭不要臉的說道。

    好嘛。

    原來諸葛孔明是這麼來的。

    不過這麼說起來也對,他的叔父諸葛玄接下來沒幾年便也要離世,那時諸葛亮還不到二十歲可以起字的年齡,再加上他隨諸葛玄隱居於此,家中也沒有什麼男性長輩,若要起字可能還真得靠他自己。

    “孔明賢弟。”

    吳良叫道。

    “有才哥哥,請受弟一拜,一日為兄,終生為兄!”

    諸葛亮施禮拜道,真情流露。

    “哈哈哈,能與孔明賢弟結拜,實乃人生一大快事,不過孔明賢弟年紀尚小,飲酒就算了,改日賢弟來鄧縣找我,為兄以茶代酒與賢弟好好親近!”

    吳良哈哈大笑,接著又不動聲色看向地上的那首《梁甫吟》,開口問道,“好詩!真是足以流芳百世的好詩!只是不知這詩是賢弟何時所作,為兄想為賢弟做個見證,也可叫後人好好領會賢弟的才情。”

    後世《梁甫吟》的作者不是存疑麼?

    若是他能夠確定《梁甫吟》的作者,並將此詩出世的具體時間都記錄的一清二楚,不但滿足了自己的好奇心,對於後世考古界來說也算是功德一件了。

    哪知諸葛亮卻搖頭說道:“不敢隱瞞有才哥哥,此詩其實並非我作,乃是我叔父一次醉酒後傳授於我,我向往詩中的意境與氣魄,因此常常吟誦。”

    諸葛亮的叔父?

    那不就是諸葛玄麼?

    難道這首詩竟是諸葛亮的叔父諸葛玄所作不成?

    吳良對此表示懷疑。

    諸葛玄在歷史上的記載更是隻有寥寥數筆,並且只提到了他領養諸葛珪遺孀與子嗣、並將他們帶來隆中一帶隱居的事情。

    其實從漢朝開始,天朝的歷史文獻保存情況還是相對比較不錯的。

    尤其到了漢末時期,一些比較出彩的文學作品便都有所保留,不僅是各種各樣的詩詞,就連一些檄文都保留了下來。

    因此若是諸葛玄果真有些詩才,又或是具有其他的才能,史書中既然提到了這麼一個人,就算只是寥寥數筆,也應該有所體現,而不是將其當作一個“路人”一般的人物去記載。

    另外,吳良終於又猛然意識到了一個問題。

    《梁甫吟》中吟誦的是春秋時期齊國的史實。

    其中頗為生動詳細的描寫了齊國國都臨淄城外,那三座埋葬了田開疆、古冶子和公孫氏的墳墓,尤其是那句“裡中有三墓,累累正相似”,彷彿便是作者親眼看到了那三座墳墓一般。

    還有那句“步出齊城門,遙望蕩陰裡”,也存在一些問題。

    畢竟吳良最近剛去了位於薄姑的齊國古都,那座古都早已只剩下一片廢墟,想來處於相同時期的臨淄古城肯定也是一樣,城門肯定早已倒塌,甚至消失不見。

    就更不要說那三座描述中完全就是擺在明面上的大將軍墳墓,歷經數百年更迭,每次改朝換代先遭殃的都是這些王公貴族的墳墓,那三座墳墓又怎麼可能倖免於難?

    所以。

    不論是諸葛亮還是他的叔父諸葛玄,都不可能親眼見到那三座孤墳,還“累累正相似”。

    當然,並不能排除作者通過想象的方式藝術加工的可能。

    在這之前,吳良也是這麼去理解的,但諸葛亮忽然言明《梁甫吟》根本不是他的作品,吳良想的自然就多了起來。

    “孔明賢弟,你叔父可曾提過這首詩的作者是誰?”

    帶著這些疑問,吳良下意識的問道。

    “倒不曾提過,後來我還特意問過叔父,但叔父始終不肯說明,我也就沒有再追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