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木槐艾麗莎 作品

第四百五十六章 主動與被動

  像這樣被人牽著鼻子走,根本不像是克里奧列夫的風格。

  “很簡單。”

  相對於琪爾蒂和烏魯澤的驚詫,端木槐倒是顯得很淡定。

  “因為這歸根結底是一個政治問題,並非軍事問題。”

  “政治問題?”

  “沒錯。”

  端木槐點了點頭。

  “你們都認為克里奧列夫是我們的對手,但事實上,克里奧列夫歸根結底只是一名將軍,第一軍團的指揮官,就算他在軍隊裡的聲望再高,他也不是皇帝,更不是總司令。而我們的對手也不是克里奧列夫,而是評議會………”

  說道這裡,端木槐拿起一個棋子,插在沙盤上。

  “站在評議會的角度,當他們得知我們大軍開進的時候,你認為他們會怎麼想?他們肯定會擔心審判庭兵臨城下,直接一炮送他們上天。所以他們絕對會要求第一軍團不惜一切代價擋住我們的軍隊。在這種情況下,克里奧列夫就算有萬般才能,也沒有任何意義。”

  “……………居然還能這樣……………”

  聽到端木槐的解釋,在場的眾人都不由的目瞪口呆,一直以來,她們都本能的認為軍事歸軍事,政治歸政治。但是很明顯,端木槐對此有不同的看法。

  對於其他人向自己投來的敬佩和詫異的目光,端木槐倒是顯得很淡定。軍事是政治的延伸,在人類內部,歸根到底軍事也只是一種政治手段。

  歷史上,通過政治影響軍事策略的例子數不勝數,比如戰國時期長平之戰,趙國以老將廉頗為帥,與秦國堅持數月不下,後來秦國就派人在趙國散佈謠言,聲稱秦軍不怕廉頗而怕趙括,要是趙括為大帥,那秦軍三個小時不到就直接丟盔棄甲逃跑了。

  當時趙國滿朝文武上下都慌得一比,連趙括的母親都親自找到趙孝成王表示我兒子是個廢物,您可別讓他當大將,但是最終趙孝成王還是堅持決定臨陣換將,以趙括換廉頗,結果沒想到對面秦軍不講武德,用白起換下了王齕,直接一戰幹翻了紙上談兵的趙括,坑殺趙國二十萬降兵,打的趙國直接連奶奶都叫不出來了。

  後期史書看到這個故事的時候,大家都覺得是趙孝成王腦子有坑,但事實上當時兩國大戰,糧草耗費巨甚,糧倉裡耗子見了都得流淚,在這種情況下,趙孝成王作為一個皇帝,必須要做出選擇。不然再繼續耗下去,趙軍贏不贏不說,大家都得一起餓死。

  廉頗作為將軍,他只要關心戰事就行,但是趙孝成王作為皇帝,必須要考慮整個國家。到時候趙軍打贏了,趙國餓死了一堆人,這又有什麼意義?而且再繼續下去,贏不贏都還不一定呢。

  所以他乾脆賭一把,既然廉頗不聽話,那麼就用聽話的趙括換下廉頗。

  只是賭輸了。

  同樣的還有岳飛,宋高宗最初的確是重用岳飛,但是到了後來十二道金牌命岳飛班師回朝,岳飛自然是悲壯的。但是要說宋高宗只是聽信了秦檜的讒言那也不完全正確,事實上換做別的朝代,岳飛或許並不會遇到這種事情,就算是漢高祖劉邦,那也是狡兔死才走狗烹呢。眼下抗金都未完,為啥宋高宗這麼急著削岳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