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裡天下 作品

第112章 第112章

 如果燕沅今天沒有來跟哥哥道歉的話,那他以後就再也不會和他頑了,而且等長大以後他還要拿大刀戳他給哥哥報仇。

 但是現在哥哥原諒他那就算了。

 他密切的觀察著自己哥哥的一舉一動,見他吃糕點比以前還要小口了,不由得問道:“哥哥嘴巴疼不疼?”

 承意搖了搖腦袋:“沒有疼,只是少了顆乳牙有點不舒服。”

 澹策想到昨天流了那麼多血,可把他嚇壞了。

 以前自己調皮從假山上跳下去摔到了膝蓋破皮疼的他兩天走路都走不好了也沒有流好一點血,但是哥哥卻流了那麼多,肯定是疼的,但是怕他擔心才不告訴他。

 “親親就不會不舒服了。”

 澹策像他爹爹和小爹平時親他和哥哥一樣,在承意的臉蛋兒上輕輕的親了一口。

 燕沅坐在旁邊,微微睜大了些眼睛。

 他的家裡其實也不止自己一個孩子,其實是還有庶出的弟弟妹妹的,但嫡出一系裡目前還只有他一個。

 雖王府裡教導兄弟姊妹之間要和睦親近,可那也只是表面的和善,他第一次見到像承意和澹策這麼好的兄弟,既是驚訝又不免羨慕。

 “你幹嘛呀!”

 燕沅被澹策捂住了嘴往後推了下,他眼睛睜的更大了些:“我也親親承意啊!”

 “你不準親我哥哥!他是我的哥哥,又不是你的。”

 澹策插著腰把承意護在了身後:“爹爹說了,除了澹策一個男孩子,其他的男孩子都不能親哥哥的臉蛋兒!”

 燕沅微微撅起了些嘴,往後坐了一點,耳尖子有點紅,委屈巴巴道:“澹策,你好凶。”

 澹策哼了一聲。

 秋陽縣的夏日一如往常的炎熱,燕沅在縣裡待了一個多月的時間,幾乎都和澹策承意和小虎泡在一起,不過承意是要讀書的,自也和三個男孩子在一起的時間不算多。

 即便是不能日日都有幾乎見著,燕沅卻每天都換著花樣的給承意捎些零嘴吃食來。

 京城裡來信兒,說是秋陽縣酷暑,怕燕沅的身子受不了要接他回去,燕沅剛到秋陽縣時倒是巴不得立馬回京城去,現在縣裡熟悉了卻又捨不得走。

 磨蹭到了八月裡,南平王巡兵結束返程回來才把他撈了回去。

 小孩子們有些難捨難分,南平王看著跟自己出了城的小崽子沉默不語,甚至還有些要哭的痕跡,詫異間覺得接錯了兒子。

 一別三兩個月,發現燕沅性子變了不少,昔時在京城王府裡那般霸道高傲,誰都入不得眼的模樣,而今竟然也會捨不得玩伴了,且還說著回京了要派人送些什麼好東西回來,想的安排的還很是周道。

 南平王意外之喜,先時帶他出來的本心就是不想他在王府裡被驕縱壞了,想著看看外頭也磨些性子,雖是沒能把崽子帶去把各府地走一遍,但是性子卻是有所改觀,也算是殊途同歸達到了目的。

 八月天裡,今年秋陽縣的荒原新地上,開花結實的胡麻與吐出白雲一般的棉花交織成片,形成了一道格外喜人的景色。

 成熟早的胡麻與棉花已經可以陸續採摘了,農戶都格外小心的收這荒地上的頭一批莊稼。

 沙地貧瘠,土壤並不肥厚,且又是頭一年種植,地裡的收成並不樂觀。

 一畝新開的荒地,產量不過半石到一石之數,能到達一石之數的已經是頂破天的收成了。

 唯獨是秦小滿親自開出來的兩畝地達到了此番產量,實則也是因為下了不少肥料才有的收穫。

 但是即便收成不多,農戶們也歡呼雀躍的很,畢竟這可是新地,頭一年能有產出就不錯了,哪裡還指望著能和自家常年精細料理著的土地一樣。

 九月裡,糧產按例送到了府衙,自是不必說今年糧食又增產了。

 除卻原本的稻子玉米等傳統作物,還有與之往年不同的胡麻與棉花。

 今年縣裡荒地新開了三百畝,其中有兩百畝地種了胡麻與棉花。

 合計共產了一百二十石,其間胡麻八十石,棉花四十石。

 縣府裡收取了胡麻三成二十四石,棉花十二石,雖是數量不多,可經濟作物的價格高,其實能抵不少糧產。

 再者這還是第一年呢,往後定然會越來越好。

 年夏的時候縣裡便應景的提前開了幾家新鋪子,有棉花鋪和胡麻鋪子,入秋收成之時,老百姓的胡麻棉花就能直接朝鋪子裡頭賣。

 杜衡在秋收以前就在忙活這事兒,他自出資盤了幾間鋪子下來,選了一間開胡麻鋪。

 早年間家裡種植過油菜,他對這些能榨油的作物還是有所瞭解。

 胡麻榨出的油精貴,而今外頭價格賣的高,一斤麻油便要小一兩多的銀子。

 一石胡麻可以榨油四十斤,也便是說榨油以後一石胡麻可以賺取四五十兩。

 但這是毛收,實際上種植、榨油等諸多人工算下來,一石胡麻是決計賺不得這麼了不得的價格。

 為此幾番算下來,從地裡收的未經榨油工序的胡麻鋪子的收購價格是二兩到三兩銀子間一石,其間確切的價格自然是要看胡麻的成色,品質來定的。

 至於棉花,布行自是樂於收,價格也自有定論。

 縣中商戶知縣府有意於扶持這樁生意,也都大膽的出資做這項並不多瞭解的生意,紛紛開了鋪子。

 老百姓的胡麻棉花有地兒可賣,且價格又高,都歡天喜地自留好種,預備明年再種植。

 杜衡要的就是這麼個效果。

 只不過他也有難題,秋陽縣窮,這胡麻所產的料油能吃的得起的人說到底還是不多,寒瓜那般價廉的吃食縣裡自己還能銷的走,可精貴些的吃食可就不行了。

 現在縣裡的大戶都望著縣衙想出路,若是到時候沒有出路做了虧本買賣,商戶定然是要關鋪子的。

 屆時鋪子一關,老百姓的胡麻棉花賣不出去,自也就沒人會繼續種植了,一切都白折騰。

 杜衡盤算了一番,這樣的好東西,還得是往外銷,賣到那些個繁華富庶之地去。

 至於要如何流通出去,還得好好想辦法。

 正當是杜衡一籌莫展時,來了一封格外意外的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