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王不在家 作品

第169章 第 169 章










顯然,這樣一個信息其實是存在很多問題的,是很不可靠的。









比如八國聯軍進中國已經是八十多年前了,那位老兵進中國的時候怎麼也得十七八歲了,他能活到1986年,並且積極幫旅客找錢包上旅遊雜誌的可能性非常小了。









她所看到的報道是中文的,而且是九十年代中期國內在講述獸首故事的一筆而過,她一直覺得這個故事裡面難免有些編纂誇張的成分,甚至有些信息謬誤。









但是現在,她看著這一幕,她突然意識到了什麼。









一位老人,一位看著威風不減當年的老人,熱心幫旅客找到了錢包。









這個畫面,幾乎完美地切合了那篇文章中的描述。









她無意中見證了歷史的一刻?









她站在那裡,面色如常,但是心卻狂跳。









如果這樣,那這位老布萊克就是獸首的擁有者了?









接下來,按照歷史的進程,是不是老布萊克幫助史密斯先生的畫面會被拍下來,上了旅遊局的宣傳冊?









然後那個文物販子會看到這一幕,會無意中發現獸首,跑過來撿漏?









原本這一切都會順理成章發展下去,但是現在,多了一個自己,自己帶著上輩子的記憶旁觀了這一幕,自己完全可以阻攔這一切,直接將這獸首買走,改變歷史的進程,省下十年後的那幾千萬人民幣的高昂代價!









她腦中瞬間翻湧出許多。









什麼利用史密斯,什麼陰謀詭計,她都不用了,她只需要說服一個老布萊克!









初挽當即上前,對老布萊克表示感謝,對於棕櫚泉人的熱心非常感動,她非常感動地說,她來到西方,見識了西方人的豪爽。









老布萊克一聽,好奇問起來,當他知道初挽來自中國,馬上表示,他對東方非常感興趣,希望邀請初挽過去她家裡看看。









“我家的別墅,還是我爸爸修的,我爸可是一位老兵,他曾經去過遙遠的中國!”









說起這話的時候,老布萊克不無自豪。









史密斯先生一聽:“是嗎?我的爺爺也曾經去過中國!”









這麼一說,兩個人憑空增添了幾分親切,當下老布萊克熱情地邀請史密斯先生和初挽過去他的別墅參觀。









“我一個人住,我的房子很大,你們可以看看,瞧,就在這邊——”









說著,老布萊克指向了一旁,那座佔地面積頗大的花園式建築。









初挽看過去,棕櫚泉市的陽光一年三百六十天燦爛著,而就在這充足的沙漠陽關下,那花園式別墅輕鬆悠閒地普照開,木柵欄裡種著最常見的棕櫚樹和綠蘿,還有起了漣漪的藍色泳池,以及慵懶休閒的老式太陽椅。









她的目光,在那花圃和棕櫚樹中跳躍,最後,她終於看到了。









那是一棵游泳池旁巨大的棕櫚樹,樹下有水泥墩子,兩個水泥墩子上,各安放著一個飽經滄桑的獸首,一個是馬,一個是老虎。









那是八十年前安放在中國圓明園海宴堂的十二生肖之一,他們被切割下來,裝在麻袋裡,被美國大兵帶回,並作為一件不太起眼的園藝品安放在自家的花園中,成為悠閒富裕生活中一道可有可無的點綴。









初挽的大腦有片刻的恍惚,甚至有一種冰冷的麻木感侵襲著她的四肢百骸。









不過,她很快冷靜下來,將目光挪移開。









老布萊克正熱情地給史密斯先生講述著自己父親的輝煌歷史。









這時候,就見有記者和攝影機過來,對方正打算對旅遊服務站進行採訪,恰好見到老布萊克和史密斯先生,大概瞭解了下情況,他們非常感興趣。









史密斯先生被採訪了幾句話,之後老布萊克說起自己情況,他是一個退休警察,他熱愛這個城市,他的兒孫都去別的城市工作生活,他一個人留在這裡,每天最開心的事情就是幫助遊客。









攝影師還拍攝了兩個人的合影,說是要刊登在旅遊雜誌上。









初挽從旁看著這一幕,看著幾個人在那裡開心說話,熱情拍照,大家互相感激欣賞著,誇讚著。









一切都在沿著她所知道的歷史軌跡在發展著,不差分毫。









她彷彿看到了接下來事情的發展,這個採訪會刊登在旅遊雜誌上,而旅遊雜誌會被放在飛機上進行宣傳,有一個文物商看到這個旅遊雜誌,會注意到花園一角的獸首,從而趕過來,施展三寸不爛之舌,將那獸首買走。









這是三件獸首的第一次被交易。









之後,那位文物商一直捂寶,直到這件事的兩年後,他敏感地注意到,在猴首的拍賣中,中國人入場了。









他憑著文物商的直覺,知道中國人入場,這個價格就抬起來了。









他想繼續捂著,奇貨可居,只可惜,在之後的一次經濟危機中,他資金鍊斷裂,不得不出售了三尊獸首。









而這三尊獸首再次出現拍賣會是1995年,拍賣價格已經高達上千萬。









國人為此付出了昂貴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