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楓林璇 作品

第一千三百六十二章 歷史的遺憾

  後元二年,漢昭帝即位。輔政的大姜軍霍光和左姜軍上官桀都與李陵交情不錯,於是派李陵老友任立政等三人出使匈奴,招李陵回漢朝。李陵因為怕歸漢後再次受辱拒絕回朝。元平元年,在匈奴二十多年的李陵病死。

  其實老實說,李陵真的很難評價,他和任何一個叛國者都還不一樣。但是後世史學家普遍的一個觀點就是:李陵投降也是實屬無奈,留下了一個叛國背主的罵名,但其實心裡面一直都想要回報漢朝。

  以上說明的就是我說的危險訊號之一,現在某些人為了某些目的,故意“斷章取義,歪曲史實”。

  第二,沒有正確而獨立的認知的人很容易被別人影響。一個人活著終究是要有點思想的,不可能完全如行屍走肉般活著。如果你沒有自己的主見和思想,那麼必然成為他人思想的附庸和傀儡,切記切記

  而回到李陵這件事情,就得用到“好事看心壞事看行”的道理。

  首先我們要明確,叛國,不論何時都是壞事,那麼我們就只能根據這個行為本身來定性,而不能看他的“心”。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正確看待李陵的事情:無論李陵最後因為什麼而叛國,李陵終究還是叛國了,他的行為必須得到譴責,而決不能得到原諒。即便是再善良的人也最多隻能對他這個人表示同情,但也決不能對他的行為進行認同,因為那可是叛國啊。

  司馬遷就是沒懂這個道理,還去給李陵說情所以被宮刑。這一點司馬遷被宮得不冤。

  而李陵本人卻懂這個道理,他很清楚,回去必然是受辱殺頭,所以李陵拒絕回朝,最後病死於匈奴。

  在這裡李陵做得著實讓人惋惜。就拿岳飛來做對比,當岳飛收到十二道“金字牌”催令班師的時候,岳飛就知道自己必死無疑。他本可以和李陵一樣選擇投降金軍,但是他還是回去領死。

  對於岳飛而言,這個世上很多東西要比生死更加重要。最終在宋金議和過程中,岳飛遭受秦檜、張俊等人誣陷入獄。1142年1月,以莫須有的罪名,與長子岳雲、部將張憲一同遇害。直到宋孝宗時,才平反昭雪。歷史上“武聖”的稱號一開始就是給岳飛的,只不過後來被元朝惡意改成了“關羽”。畢竟岳飛打的就是元朝金人。但是即便是敵人,金軍對岳飛也是尊敬的,“撼山易,撼岳家軍難”就是敵人給予岳飛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