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楓林璇 作品

第一千二百四十一章 生不逢時

  試想,你一個56歲的老頭,往飯桌上一坐,周圍一圈都是監視自己的敵人,他們還都笑眯眯地和你玩旁敲側擊。你該怎麼說?又能怎麼說?

  劉嬋說到底就是一個普通人,哐當掉進三國高端局,那他哪裡玩得過曹魏那幫人精。根本鬥不過。

  他只是死的太晚了,趕在了蜀國亡了之後,才做了亡國之君。不然史書上高低也要誇他明君,再不濟也是一個知人善用,垂手而治

  諸葛亮去世之後劉禪治理蜀國第二十九年,他為諸葛亮立廟公祭,當朝皇帝為當朝逝去的臣子立廟,是有漢一朝極其罕見的殊榮

  建興這個年號,那是隻屬於諸葛亮的年號。建興元年就是諸葛亮正式輔政的那一年,建興十二年,就是諸葛亮去世的那一年,過去三年,劉嬋才改年號為延熙,而古人為父母服喪之期就是三年

  君為臣祭,中華五千年又有幾例,大漢朝,霍光輔政。大唐朝,長孫無忌輔政。大明朝,張居正輔政。大清朝,多爾袞輔政。他們的身後結局有多悽慘,還用我多說嗎?

  之後劉嬋他羽翼其子孫、信任其舊部,重用其嫡系,中華上下,寰宇左右,有權臣亡卻三十年政不息者,古往今來,僅此一例

  孔明自不必說,隆中出山27載,到星落五丈原,真真正正為蜀漢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絕對當得起人臣模範四個字。其繼承人蔣琬、費禕、姜維等人也是忠心耿耿,其子諸葛瞻也是戰死綿竹。這麼多一手提拔的僚屬,掌權後各個盡忠職守,絲毫沒有篡逆之心。這簡直就是不可思議的一種忠誠的傳承。https:/

  我很喜歡《全唐書》裡的那句話:

  “職為臣,行令如君,其名近嫌也。位為君,事臣如父,其行近猜也。然而竟能上不起禍亂,下不行流言,是君臣皆賢也。”

  或許劉嬋未必如歷史上那麼不堪,他只是和他的相父一樣,都只是“生不逢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