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吃螺螄雞的陸凡兄 作品

第692章 謀劃全市機構改革


        

副書記胡忠強感嘆道:“書記高瞻遠矚,把機構職能壓縮到了最優化。不過很多單位都將成龐然大物,比如行政審批局、市場監管局,面臨著幾個局長爭取一個位置,怕是要爭破頭。還有,那些被合併單位的局長、副局長的安排也是個大問題,副局長還好說,繼續當他的副局長,可能會出現十幾個副局長的局面,局長怎麼辦?難道也去當副局長,未免有些不近人情了。”


        

王鴻濤說道:“胡書記考慮的很到位,精簡34個單位,確實會有一百多個副廳級、正處級幹部的安置。按照新人新辦法、老人老辦法的原則,副職進新單位繼續當副職,正職組織集中安置。一定會出現一個單位七八個,甚至十幾個副局長,不打緊,超編就超編,國家允許,這是改革必須承擔的苦果。但是我們還要遵循機構改革的原則,超編單位不允許招考、調入、提拔,等什麼時候徹底消化超編現象,才可以補充新鮮血液,這也是國家出於長遠考慮。按照國家的規劃,每個省、市、縣給你定編定崗定人數,現在是會有大量的超編現象,但再過十來年,我們的財政供養人員就能達到一個科學、合理的水平,這也是一種糾錯的行為。更何況,對於其它地市,超職數配備領導是個問題,但是對長安市來說問題不大,紀委現在還‘雙規’著500多個副廳級、處級幹部,我們反而會有大量的空缺需要提拔幹部,通過組織的調配,一次性解決領導幹部超職數配備的頑疾。”


        

王鴻濤的話讓有些領導唏噓不已,那500多個領導很多都是朝夕相處了多年的朋友、同事,看來基本上都完蛋了!現在連求情都不是時候,而且這位書記的反腐歷程,差不多也傳遍了全市,很難、很少有人從他手上完好無損的,基本上都判了,確實能空出來大量的領導崗位,但為什麼就不得勁呢?難道是怕哪天輪到自己嗎?


        

王鴻濤問道:“大家有什麼想法、建議都可以談談,群策群力、集思廣益,力爭讓長安市的機構改革方案有操作性、可能性、科學性,方案要中、省批准的。”


        

常務副市長張新文問道:“書記,有些單位撤併,可能只能會劃分成幾分,比如鹽務局,行業管理會劃分到工信局,但是市場監管這一塊按照政策要劃入新成立的市場監管局。諸如此類的現象很多,畢竟一個單位的職能職責很多,而且有好有壞,可以給這個單位,也可以給那個單位,為了本單位的利益,我想中間扯皮的事不會少。”


        

王鴻濤點了點頭說:“張市長這個問題提的很及時,大方向我們要參照中、省的職責劃分,具體情況等編辦把25個行政單位的‘三定方案’初稿拿出來後,咱們上常委會討論,必須要結合長安市實際,遵循有利於工作的原則。”


        

編辦主任李錫文請示:“書記,合併後,有些單位的行政編制會超編,比如一個單位有15個公務員編制,但是合併後可能會有30個領導,但是領導編制就十幾個,超編這些人的待遇和崗位怎麼處理?”


        

王鴻濤說道:“還是那話,新人新辦法、老人老辦法,原來是什麼編制、待遇,級別不變、待遇不降,所有的繼續保留,一定不能出現在改革中某些事業編變成了行政編,讓有些人從中受益,引起大家的不滿,我們要一把尺子過,公平就是力量。”


        

胡昊說道:“其實,機構改革最終還是要解決人的問題,減少領導職數,減少人員編制。機構改革後,暫時可以超編,以待日後慢慢消化,但當前要解決的問題還是25個職能局領導的選配,副局長我們可以全部用,但59個局長變為25個局長,剛才書記說紀委帶走了一些人,我算了下,帶走了7個局長。所以,就變成52個局長壓縮到25個局長,有27個局長要安置,我想盡可能的妥善安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