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銳何君 作品

第311章 根本分歧(一)

  當然,在這個世界上也會存在承認日軍表現已經非常出色的人。譬如,在在漢城。英國軍事觀察團團長詹姆斯少將聽著窗外的城市因為充滿人力而發出種種聲音,稍微有些煩躁。但這些煩躁並沒有影響他把報告書的最後部分寫完。

  “……日本陸軍以及海軍已經能夠完成大兵團作戰,其實力已經與歐洲一流強國差距有限。這部分差距大多源於日本與歐洲工業實力的差距。

  作為日軍的敵人,東北軍在戰爭中的表現毫不遜色於日軍。尤其是組織50萬軍隊連續撤退400英里(大約640公里)的軍事行動,其組織力相較日軍有過之而無不及。

  塔讀@
  東北政府在10年內建成了指揮50萬現代軍隊順利撤退的指揮體系,這樣的變化令人震驚與不安。根據到現在為止的戰爭局面判斷,日軍並未找出戰爭東北軍的手段。而東北軍也很可能暫時不具備充分發揮自己戰鬥力的最佳途徑。

  即便當下戰爭還沒結束,我依舊建議,對東北戰爭實力有幫助的物資進行貿易控制。這樣才能使得均勢局面能夠得到更長久的維持……”

  寫完報告,詹姆斯少將覺得終於完成了一件事情,心情卻沒有因此而輕鬆。遠東戰爭表現出來的軍事實力完全超出想象之外,即便英國派遣50萬大軍到遠東,也未必能打得更好。不管英國是否承認,遠東地區已經完全脫離了英國的直接控制。甚至……,英國軍事力量為了能夠在遠東繼續存在,必須竭盡所能的尋求與遠東地區的力量尋求和合作與妥協才行。

  這樣的認知讓詹姆斯少將覺得非常不開心。

  不開心的並非只有詹姆斯少將,在天津,《東北日報》的天津站的主任莫楊正在召開記者招待會。

  臺下記者本以為會有什麼大消息,全都屏息凝神的聽,十幾秒後就明白過來,原來《東北日報》要再刊登新聞,重申東北政府對捐款捐物的政策,並且提醒民眾,任何打著東北政府旗號捐款捐物的人和組織都是騙子。這已經是老生常談了,此時的再次提醒也讓記者們不禁莞爾。

  等莫楊宣佈完新聞發佈會的主要內容,記者們紛紛提問。記者們都知道以莫楊這樣的老記者出身,肯定不會吐露任何軍事機密。而且莫楊本人應該也不知道那些真正的軍事機密。便從其他方向旁敲側擊,想多打聽出些消息。

  不管他們怎麼問,最終得到的消息還是官方內容。終於,有位與北洋相當親近的記者提出了一個問題,“莫主任,現在日本報紙上的消息說,東北軍被日軍擊退了一千多里,這消息的可信度有多少?”

  記者中發出了一陣嘆息聲。這消息並非是秘密的,而是公開的。卻沒有其他記者敢如此‘直率’的問出來。尤其是根據東北軍先公佈的戰報,東北軍的確從平壤防線後撤了上千公里,哪怕是對東北軍最有信心的記者,也只能認為‘東北軍蓄勢待發’,卻也沒辦法認為這次後撤是一次勝仗。

  所以記者中片刻就安靜下來,大家都盯著莫楊,想看看莫楊會不會回答這個問題。

  首發-:-塔讀小說@

  莫楊神色不變,依舊從容鎮定,看不出有什麼不同。其實莫楊心裡面是有些不快的,卻不強烈。如果可以的話,莫楊是想再等一段時間再提及這些內容,既然有人這麼直白的問,此時也可以回答。

  整理好心情,莫楊臉上浮現出很職業化的微笑,“日本報紙是寫給日本人看的,向我們求證這些消息是否可信,還不如去找日本人求證。畢竟那是日本報紙寫的麼。”

  記者們聽莫楊語氣輕鬆這麼回答,忍不住笑出聲來。

  那位提問的記者神色中有些尷尬,他親近北洋,自然不待見東北政府。此時這麼問,的確有點不安好心。便是如此,記者也不是漢奸,至少他認為自己不是。自然不可能表示自己認同日本報紙的報道。

  就在這尷尬之中,莫楊收起笑容,“我認為不同同仁是將東北政府與日本政府的報道比照看過。日本報紙不可能一句真話都沒有,我們進行比對雙方報道,就能分析出不少內容。而這些分析,自然要看各位同仁自己的看法嘍。”

  聽到這話,記者們再次提出了請求,想聽聽莫楊是如何分析戰報。然而莫楊怎麼會上當,即便莫楊再強調自己的分析並非是東北軍的作戰意圖,只要別人看到‘東北日報莫楊’的名字,就會覺得肯定有官方成分在裡頭。

  面對神色急切的記者們,莫楊禮貌的答道:“諸位,今天的新聞發佈會到此結束。告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