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家一鍋出 作品

第九百三十九章 現場安排篾匠難

砍毛竹編蝦籠,隔十幾步放一個,怕找不到扎個竹竿,早上起來出船的時候把蝦收了。

捨不得僱人的錢,漁民輪換著守,其他人回家安心睡覺。

岸這邊留人,對岸同樣操作,整條汾水那麼長,只要有人煙的地方就不愁賣。

“郭知縣你安排一番,現在找漁民過來說,哪有毛竹,運到河邊。

再去集市上收骨頭,敲開把骨髓拿出來蒸著自己吃,骨頭渣放籠子裡。

小魚小蝦有油水保證往一起湊,喝那個水,一聚一大群。

村子裡喂觀賞魚就跑玄武湖用肉皮放在搬箏網中,小魚密密麻麻地衝過來到網的上面喝油。”

朱棡直接下令,旁的事情需要考慮許多方面,做個蝦籠放進去沒難度。

漁民打個下手,竹子拿來用機器出篾條,有了篾條叫百姓編,給錢,隊伍的工匠們沒時間幹這等活兒。

郭令衷親自跑到岸邊吆喝,衙役們一同喊,把漁民召回來。

啥?對岸的?不歸清源縣管?屬於徐溝縣?那也來,叫不動你了?只要你在太原府,就得聽。

之後的清徐縣名稱就是這麼來的,由清源縣與徐溝縣組合,一個在汾水西,一個在汾水東。

見到官員喊,漁民不敢拒絕,清源縣的漁民剛吃完早飯,跑河裡想捕點魚給四個殿下。

也是想瞧瞧那個吃煤和水就能幹活的船是怎麼捕魚的,果然神奇。

郭令衷給他們開個會,一會兒竹子過來,開始編蝦籠,自己編不過來,清源縣的百姓幫忙,給人家錢,先欠著,賣完蝦結算。

“伱們也編,放河東岸,是僱人,還是自己輪換看守,你們自己想,必須去做,沒得商量。

甭怕捉了小蝦賣不出去,晉王殿下安排人收,等賣一次後,你們會知道有錢賺。

晉王殿下帶的隊伍有很能耐的下丘村,瞧著氣色,比咱當官的還好!”

郭令衷把情況說給漁民聽,沒來的之後大家互相告訴一聲。

漁民不願意捕小蝦,沒有肉,怎麼吃都不胖,既然晉王吩咐,照著做吧!

新鮮的毛竹被砍下來拖到這邊,編東西必須是新鮮的竹子,否則剖不出好的竹條,沒有韌性無法編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