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家一鍋出 作品

第四百五十八章 事分兩邊心相顧(第五更 來點票 謝謝)

 里長在旁邊看著,下丘村的人壓鐵板,一次能壓好幾只麻雀,它比雞架小。 

 此刻是孩子們最開心的時候,他們其實吃得很慢,甚至把骨頭都要咬碎,再咂巴兩下。 

 另一邊太子朱標在給官員發冊子,就給黃勿一個人,之前寫的《授職到任須知》和《地方具體情況經濟模塊化技術組合》。 

 以及補充的《農林牧漁輔助性第三產業》。 

 送回去後已經加急印刷出來,之前路過的地方會給知府、知州送去。 

 現在的汝州一樣有一套,到時候他們自己抄,抄完了分到 

 所有的官員,包括沒有正常官籍的文吏也要抄一份學習。 

 學好了,將來說不定就讓他們當上正式的官。 

 “前一本無須本宮多言,諸位應該做到的,第二本更為關鍵,要依照本地的情況實施。 

 裡面基本上把所有的情況都寫出來了,即便再笨,照著抄也行。 

 至於小冊子的,是你們能不能多拿點錢的關鍵之處了,讓百姓做什麼事情前,自己先做。 

 目前做得最好的是寧國府宣城縣,下丘村所在的縣,他們賺的錢是俸祿的幾倍。 

 朝廷不管,父皇也認可,憑本事賺錢,但若與百姓同行業發生衝突,就要關掉官方的,除非他們有了新的技術。 

 你們先看著,本宮去那邊走走,不要跟來。” 

 朱標把事情說清楚,別到時候百姓也做同樣的事情,然後官府不允許。 

 他起身離開,去找里長,跟官員沒什麼可說的,他都不問當地的經濟情況。 

 想知道一些事情,問趙禮即可,趙禮跟寶豐縣的衙門關係好。 

 像之前趙禮帶人手出來賣鹽,行賄官員開出了路引,又買的鹽引,官員應該被收拾。 

 從另一個方面想,官員知道趙家村要拼一把,就等著賣鹽出去尋條活路,給開了路引。 

 趙家村以前沒錢,行賄又能拿出多少?官員得到的錢與承擔的風險不成正比。 

 即便如此,知縣依舊給開,想來也指望趙禮能夠成功。 

 趙禮確實成功了,成功地搭上了下丘村的線。 

 下丘村不但買了鹽,還幫忙出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