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家一鍋出 作品

第二百四十三章 一紙明瞭一紙茫

  若不是提前準備,現在百姓……實在想不出來,麥苗都無法冒頭,嚇人不嚇人?”

  朱元璋嘴上說著嚇人,臉上卻帶著笑容,因為井早挖好了,百姓多賣點力氣,就能讓麥子長好。

  關鍵在於那邊百姓對朝廷的認可,之前好多地方乾旱,涉及到北元之前佔領之處。

  地方打下來了,民心未必在大明,百姓咋想著誰知道?

  結果讓他們挖井,後來證明做對了,百姓立即擁護起大明朝廷。

  現在是山東的百姓,想想不下雪,就明白是大旱,那麼朝廷讓早早挖的井,甚至調人來幫忙挖,現在用上了吧?

  就問有如此的朝廷和陛下,厲害不厲害?幸福不幸福?

  “恭喜父皇,對穩固民心來說,十分重要。”朱標也懂,又把信放到桌子上:“下丘村剛送來的。”

  朱元璋的西瓜到嘴邊時停下,漆封的信,如此近的距離,晚上找太子當面都行,非要現在送,多急切的事情啊?

  朱標拿起案上的刀,小心地打開,從中取出來兩張紙。

  朱元璋招招手,朱標站到旁邊,一起看。

  ‘臣是前朝臣,民為前朝民。宋史記英魂,崖山錄此塵。皇權多相替,非夢了無痕。大明懷天下,俱成當世人。

  前朝名臣危素,今日大明臣注。命在旦夕之間,是否因嫉而故?

  招朝則活,不理則死。若問何日,春在之時。’

  “父皇,危素危太撲要死了?”朱標看到信中的內容,起一身雞皮疙瘩,太恐怖了。

  你高人料天災,我認為你會看天象,你現在定生死了?

  朱元璋在深呼吸,他也被嚇到了,怎麼可以如此?

  過了十幾息,朱元璋把西瓜放下:“派人,快,命太醫院的太醫帶上好藥,去寧江府,告訴危素,咱要讓他過來教導太子,讓他活著,他敢死,咱滅他滿門。”

  朱元璋喊著下達命令,他明白高人的意思了,以前的事情是以前的,一個臣子而已,就容不下?元朝打完宋朝,寫的斷代史宋史也記錄其臣之忠。

  大明現在心胸如此狹窄?那麼多人要把一個前朝的臣子給羞辱、逼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