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守白 作品

第三三七章 朱元璋:不符合祖制?咱的話就是祖制



            “爹,咱們帶上一些家丁吧!

不帶上一些家丁去,這心裡面總歸是不太安穩。”

平西伯府內,吳三輔望著他爹吳襄出聲說道。

心中顯得忐忑。

吳三輔還有吳襄,都被崇禎這突如其來的召見,給弄的有些懵。

尤其是想起崇禎皇帝,正在這京師之內,所進行的一系列抄家砍人之後。

心裡面就變得更加忐忑了。

尤其是吳三輔。

哪怕是他爹在此之前,給他進行了一番的分析。

可他心裡面還是有一些沒底。

畢竟得知,此時砍人已經的挺不下來的崇禎,突然召見他們,別管是誰,那都容易心中沒底。

吳襄搖了搖頭道:“帶七八個家丁,隨著咱們一起咱去見陛下就行了。

防備路上可能會出現一些什麼危險。

至於剩下的人,就留在府上守著府門吧。”

“爹……這……只帶七八個人是不是太少了?”

吳襄搖了搖頭道:“不少了,我都和你說了,陛下絕對不會對咱們動手。

這個時候召咱們前去,肯定是有一些急事。

如果我所想不差的話,有很大可能,還是因為你二哥的事兒。

想要咱們再和你二哥聯繫聯繫,催促一番。

僅此而已。

你我父子二人,現在安全的很。

也就是現在城中有些兵荒馬亂,擔心路上會出現什麼意外。

否則就連這七八個家丁都不用帶。”

聽了自己爹這樣說,吳三輔提起的心,倒是逐漸放了下來。

想想也覺得自己爹說的,確實很對。

在這種情況下,崇禎除非是瘋了,連他自己的命都不想要了,才會對自己父子動手。

簡單的對家裡面的人,進行了一些安排後,吳襄,吳三輔父子二人,便了快步隨著前來傳皇帝口諭的宦官,一起朝著紫禁城而去。

吳襄和吳三輔二人,不知道的是,若非是有朱元璋在那裡攔著,執掌大局。

他們的陛下,還真的會瘋狂到把他們父子二人的腦袋,給砍下來。

在不少事情上,他們的皇帝崇禎,那是絕對不能用常理來進行衡量的……

……

“如今整個北直隸地區,都被打爛了。

唯一能夠動用的、比較強力的兵馬,就只剩下了吳三桂的關寧軍。

關寧軍這個時候,極其重要。

可以說接下來咱們這邊,能不能獲得一線生機,能不能把事情給做好,最重要的就是要看吳三桂。

需要把吳三桂給爭取過來。

吳三桂在未來的歷史上,所做的確實不怎麼光彩。

但是這個時候的吳三桂,還並沒有做出未來的那些事兒。

此時的他,還是大明的平西伯。

所帶的關寧軍,也是大明的兵馬,還沒有投降韃子。

那麼在這個時候,咱們就需要儘可能的爭取吳三桂,讓吳三桂聽朝廷的話。

聽咱們的指揮。

你這個時候砍了吳襄,砍了吳三輔。

把吳三桂那些家人,都給屠戮一空。

這豈不是明擺著要將吳三桂,往韃子或者是李自成那裡給逼嗎?

或許這個時候,吳三桂還在猶豫,他到底該怎麼做,到底應該投向那邊。

這個時候做出這種事情來,那吳三桂連猶豫都不用猶豫了。

咱們這邊,直接就給他做出了選擇,讓他背叛大明背叛的沒有半分的壓力和顧慮。

這等把現在最大的籌碼,往外推的行為不可取。

咱們若真的是這樣做,那不論是韃子,亦或者是那李自成得知消息了,非要笑瘋了不成!

做皇帝需眼觀全局,且不能做到隨心所欲。

有些時候做事,不能全靠個人情感,而是要衡量得失,權衡利弊。

有些時候該忍一口氣的時候,就要忍,小不忍則亂大謀。

便是咱在洪武朝時,對李善長等不少人,那是早就升起了很大的意見。

可咱不還是一直忍著?

等到了後面,對他們動手不會產生太大影響,不會造成大動盪之時,才對他們下的手。

這上面你要記住,你是一個皇帝。

既然做了皇帝,在很不少的事情上,就不能全憑個人喜好去做……”

皇極門這裡,朱元璋望著崇禎對他分析的厲害。

教他一些做皇帝的道理。

他發現,不教崇禎是真不成。

崇禎根本就不知道,這皇帝該怎麼做。

可以說,大明這些以藩王之身繼承皇位,當上皇帝的人裡,做的最差的人就是崇禎了。

差朱祁鈺都要差好大一截!

聽了從朱元璋的這話,崇似有所悟。

明白了太祖高皇帝,為什麼明知道吳三桂,在未來的歷史上做出了那種事情,這個時候還不對吳襄等人動手。

同時也對太祖高皇帝,有了一個更為清楚的認識。

原來太祖高皇帝,也並非只是一味的強勢,

並非只是一味的殺伐。

他殺那麼多人,有很多都是有考慮的。

縱然是太祖高皇帝這樣的人物,不少時候,也不得不選擇忍一時之氣。

“太祖爺,兒孫明白了。”

一向比較固執的崇禎,在面對朱元璋的說教,倒是顯得很聽話。

但具體能不能聽進去,今後能不能有所改變。

這事兒,朱元璋也不知道。

現在他只能是儘自己的能力,來做一些事兒了。

儘可能的來指點教育,自己這個兩百多年後的兒孫。

“只是太祖爺,這吳三桂在歷史上做出了那些事,便已經證明這人存心不良。

這個時候就已經首鼠兩端了。

想要再把吳三桂給拉過來,可並不那麼容易。

兒孫在一個多月前,就曾問過吳襄。

吳襄與兒孫說,若是想要讓關寧鐵騎出動死戰,至少需要一百萬兩銀子。

這可不是一個小數目!”

讓他們動一次,就要拿一百萬兩銀子,這個數字想想崇禎就覺得特別的肉疼。

哪怕是他今日抄家,抄出來了很多銀子。

這個時候只要想起,拿出一百萬兩銀子給吳三桂,他還是覺得特別不甘心。

特別捨不得。

沒辦法,從崇禎繼位以來,大明就沒有富裕過。

天災人禍不斷,稅收又收不上來,日子過的苦不堪言。

苦日子過慣了,這個時候縱然是突然富裕了,他還是捨不得,一次性花這麼多的錢。

“這價錢,還是吳襄他們在一個多月前開的。

現在情況變得更加危急,要是想讓這些人出動,只怕所需要給的錢財更多。”

崇禎說著,就忍不住罵道:“這吳襄父子,果然不是好東西。

他們是大明的將領,領著我大明的糧餉,本該保家衛國,為朝廷賣命。

可結果,讓他們做一次事兒,還這般推三阻阻四,千難萬難!

還要這麼多錢!

他們怎麼好意思?”

聽了崇禎的話後。朱元璋搖了搖頭道:

“不用花那麼多錢,我有辦法讓關寧軍,還有吳三桂他們不用那麼多錢,就會高高興興的來做事兒。

不會倒向韃子那邊。”

不花那麼多錢,就能拉攏住吳三桂等人?

聽了朱元璋的話後,崇禎為之愣了愣。

自己太祖爺還沒有開玩笑吧?

這事兒怎麼聽起來,這麼讓人不敢相信呢!

太祖爺能有什麼好辦法,不花那樣多的銀子,就能拉攏住吳三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