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守白 作品

第一九六章 朱元璋的血壓都高到爆表了!!

  這不是最為關鍵的,最為關鍵的是,聽韓成所言,這兩人在位的時候,雖然很多事情做的都不太符合他的心意,但整體上還算可以,不算太差。

  並且,二人在位的時間,還被稱之為‘仁宣之治’。

  原以為這仁宣之治,將會很長時間,哪裡想到,才不過是十一年都不到?!!

  大明的仁宣之治,竟然這樣短的嗎?

  朱元璋一時間,有些說不出話。

  受到刺激的同時,也覺得這些後世子孫是真不行。

  文治武功這些,比不上就不說了,就連活都活不過自己這個老祖宗?

  當上皇帝之後,一個比一個的短命!

  朱瞻基說起來登基了十年,但實際上連他那個身體一向不好爹,都沒有活過。

  差不多都快比他都爹少活十年了!

  不僅僅活不過,就連生兒子都生不過他這個祖宗!

  當真是丟人!!

  不說朱元璋感到吃驚難受,就連邊上的朱標,在聽韓成說了這事情之後,也覺得突兀。

  覺得這朱瞻基和朱高熾,活的太短了。

  怎麼當上皇帝之後,一個比一個做的時間短?

  不過,隨後想起自己在歷史上,還沒有活過自己的父皇,連一天皇帝沒做就去世的事情之後,就變得更加難受了。

  好像……自己沒有資格說他們兩個。

  壽寧宮偏殿裡,安靜一片。

  韓成剛一開口,就將朱元璋,朱標父子二人給整沉默了。

  “朱瞻基去世的時候,都三十六七了,怎麼他兒子才九歲?還是他的長子?”

  朱元璋不愧是朱元璋,思緒翻湧了一陣兒,又連著深吸了幾口氣之後,還是很快就緩了過來。

  望著韓成出聲詢問疑惑。

  按說朱瞻基為大明皇太孫,後面更是成為了太子,天子。

  哪怕全天下大部分都娶不到女人,他這裡也不可能娶不到。

  就他的身份地位,不論如何都不可能缺少女子。

  “這是因為他的原配,胡皇后無子,朱瞻基的長子是後來的貴妃,也就是孫氏所生。

  孫氏算是朱瞻基的童養媳,很早的時候,就被仁宗皇帝朱高熾皇后的親孃所推薦,被接到宮中,和朱瞻基一起生活。

  二人可謂是青梅竹馬,兩小無猜。”

  “既然如此,那為何這孫氏不是皇后?”

  朱元璋有些疑惑發問。

  韓成道:“這是因為朱瞻基的正妻,是永樂大帝給定下的。

  當初定皇太孫正妃的時候,很多人都覺得,必然是孫氏無疑。

  可結果卻出乎了許多人的預料,包括朱瞻基和孫氏二人都如此。

  永樂大帝沒有選孫氏,而是給朱瞻基定下了胡氏。”

  聽韓成這樣說,朱元璋倒是明白了:“可是這孫氏人不行?”

  韓成點點頭:“永樂大帝覺得,孫氏這人做妾可以,人長得好看,也有些小聰明在。

  但是做皇太孫的妻子卻不成。

  皇太孫的妻子,今後是要成為皇后的,孫氏為皇后,她坐不好這個位置!”

  朱元璋點點了頭。

  稍稍沉默一下,望著韓成道:“那到了後來,這孫氏是不是還是成為皇后了?”

  韓成對著朱元璋豎起了大拇指:“岳父大人聖明,被你一眼就給看出來了。

  這孫氏在後來,確實還是成為了皇后。”

  對於韓成的誇讚,朱元璋並沒有露出什麼喜色。

  畢竟這是一個很簡單的問題。

  作為皇后的胡氏無子,孫氏給朱瞻基生下了長子,再加上他們二人的感情在,那胡氏皇后之位被廢,孫氏取代胡氏成為皇后,很容易就能想出來。

  而這種情況,對於大明毫無疑問,是百害無一利。

  朱瞻基早死,年僅九歲的孩兒登基,這是朱家第一個孩童天子。

  子幼母壯,從來不是好事,尤其是對於一個皇朝來說更是如此。

  很容易就會形成後宮干政的局面,造成混亂。

  歷史上這種事情,是一點都不少。

  有太多的例子,都說明了後宮干政的壞處。

  哪怕是他立下了鐵碑,明確下了後宮不得干政,只怕在這等情況下,也避免避免不了這事情了。

  若是在以往,朱元璋還會自信的想,他留下來的祖訓,後世子孫肯定會遵守。

  但現在,在經過了韓成的諸多爆料之後,朱元璋再也沒有這個自信了。

  他人剛死,好孫子朱允炆,就將自己留下來的諸多事情,都給弄了一個面目全非,妥妥就是要二世而亡的樣子。

  在這種情況下,朱元璋是真的不敢再奢望,他死後幾十年,後世子孫還能遵守他的祖訓。

  “這麼說來,是那孫氏開始亂政了?”

  朱元璋深吸一口氣,望著韓成詢問。

  雖他之前,曾與馬皇后說過,說他心態早就已經放的非常平,不會因為後世的諸多事情而煩悶。

  但真的聽到了後世的這些糟心事,他又怎麼可能不煩悶?

  不為之憂慮?

  畢竟這是他一手建立的大明!

  是他的後世兒孫。

  哪怕是隔了好幾代了,那也改變不了這些。

  “並沒有。”

  並沒有?

  朱元璋聞言一愣。

  然後反應過來:“這是朱瞻基臨死的時候,下旨將孫皇后給帶走了?”

  好像也真的只有這個可能了。

  朱元璋相信,老四朱棣在經過了多年曆練之後,眼光定然不差。

  既然他看不上那孫氏,覺得孫氏做皇后不行,那這人基本上就真的不成。

  可現在,偏偏孫氏成為了皇后,在子幼母壯的情況下,又沒有禍國。

  那隻能是朱瞻基臨死的時候,將孫氏帶走了。

  這種事情,歷史上不是沒有發生。

  一念及此,朱元璋心中對朱瞻基這個重孫子的看法,有了不少的改變。

  覺得朱瞻基還是蠻可以的。

  至少在安排繼承人等事情上,很合格,儘自己可能鋪好了路。

  同時對於朱祁鎮這個明堡宗,也產生了不少特殊的感情。

  這明堡宗朱祁鎮,幼年喪父,在這等情況下,竟還是一手將勢力很強的武勳,給按的奄奄一息,是真的不容易。

  能力是真強!

  但接下來韓成的話,卻讓朱元璋深感意外。

  “朱瞻基並沒有把孫氏帶走。”

  沒有帶走?

  正在那裡感慨朱瞻基英明,並覺得朱祁鎮不容易的朱元璋愣了愣。

  這什麼情況?

  “莫非……是老四當初看走眼了?”

  朱元璋有些遲疑的開口。

  就現在而言,好像也只有這一個解釋了。

  韓成道:“並非如此,永樂帝當初並沒有看走眼。”

  老四也沒有看走眼?

  朱元璋徹底迷糊了。

  這是到底是怎麼回事?

  怎麼這樣亂呢?

  “朱瞻基當時還有一個選擇,這個選擇就是他娘,張皇后。

  朱瞻基看出來,孫氏不適合執掌大權。

  但當時的那種情況,九歲的朱祁鎮根本就掌不權,於是他將事情託付給了他娘張皇后。

  讓張皇后管理朝政,協助朱祁鎮管理國家。

  張皇后在朱瞻基剛登基的時候,就協助朱瞻基做過一些事情,很有章法,也很有分寸,是大明的第第三位賢后。

  張皇后接受了朱瞻基的安排,在朱瞻基去世後,協助管理朝政,將事情處理的緊緊有條。

  任用三楊,英國公張輔等人。

  在她的處理之下,朝政清明,並沒有太多的亂子發生。

  當時張皇后已經是太皇太后了,權勢很大,但卻並不像別的人那樣,大肆提拔孃家人。

  反而對張家人的升遷,格外的小心謹慎。

  不讓孃家人參與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