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哪兒了 作品

第702章 我將重新洗牌


                 私家車的數量龐大,且增速極快,整個市場都像是多米諾骨牌,瞬間倒向了嘀嘀而此時的江勤,則正在臨川,和市裡的幾個領導吃飯。

  「劉局,我陪您一杯,感謝您的幫助。「

  江總客氣,五年了,我們臨川與拼團攜手走過了風風雨雨,希望未來可以一如既往。「

  「那是當然,不管未來拼團去了哪裡,臨川永遠是拼團的家。「

  江勤一口悶掉杯子裡的酒,表情裡充滿了真摯的謝意。

  嘀嘀參選「節能減排科技創新獎」的評定是很早之前就做好的,婚禮開始之前他們就已經在推薦名單裡了。

  但問題在於,節能減排的獎項是需要資料支援的。

  這個東西不是說你可以節能減排,人家就會給你個獎,而嘀嘀面臨的問題就是在哪裡起步,在哪裡做出參選需要的資料。

  滬上不行,京都不行,能有勇氣幫江勤開先河的,只有臨川。

  因為有著的五年團結合作,只有臨川肯信他說起來這件事還挺有意思的,儘管江勤是濟州人,但無論是面對公眾,還是CCtv給他打的表現,都是臨川青年企業家。

  於是在婚宴之後一段時間裡,整個臨川的報紙和電視都在幫忙造勢,瘋狂地宣傳著節能減排在最短的時間內掀起了一股以「環保」為主題的綠色旋風,各種綠色經濟的海報貼邊了大街小巷從民眾角度來看,臨川邁上了環保大時代,而嘀嘀不過是其中的一個方面。

  臨川是個重工業城市,又是礦產資源城市,在轉型的浪潮之下,大力推動環保工作並不顯得突元。

  它藉助綠色改革頂住壓力,為嘀嘀開了私家車運營的先河,做出了資料,拿到了獎項這,是一份潑天的人情,但對臨川來說也是一場潑天的富貴。

  未來,當有人再回看這件事,嘀嘀也只是順應了城市發展需要,聯合私家車主,推動了綠色出行。

  南山有個必勝客,臨川有個領路人。

  實驗高中的俞泰是第一批加入滴滴運營的私家車主,他之前看報紙的時候就曾抱怨過,說政府沒正事了,天天就知道喊環保口號,還不如少印幾份報紙。

  但他大概還沒明白,臨川推行節能減排和自己透過嘀嘀兼職為父親交了住院費的關係。

  有些東西是在順應時代,同時又是在開創時代話說回來,江勤的創業似乎一直都伴隨著各種各樣的名頭

  知乎對外校推廣的時候高舉的是勤工助學的名義,後來拼團在臨川市進行推廣,用的是臨大學習之星的大學背書。

  而現在,為了讓交通委同意私家車運營,他選擇節能減排,低碳環保。

  有時候名義不重要,你懂我要什麼,我懂你要什麼,那隻要名義上說的過去,這件事就可以做。

  國家隨後肯定會針對打車行業的迅猛發展,出臺更加詳細的補充規定,但規定對照發展,永遠存在嚴重的滯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