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語不語 作品

第五百七十七章 光有坑沒有蘿蔔

  “公爺!”

  “誰!”

  張懋正在氣頭上,聽背後有人如此稱呼,還以為是叫他,登時怒氣衝衝轉身瞪過去。

  卻是張周這邊的來人。

  來人道:“蔡國公,陛下有吩咐,說是有緊要的軍務之事,需要在研武堂商討,還說您務必要親自出席。”

  “行,我知道了,這就過去。”張周對來人擺擺手,意思是你就不要在氣頭上的張懋面前現眼了,這老頭現在正逮著誰咬誰。

  “英國公,你也聽到了,是有緊急的公務,可能是西北的軍情有變,我這裡就不多跟你相談了。”

  張周說著便要走。

  張懋急著上前擋住張周道:“秉寬,旁人不相助,難道你不相助嗎?老夫對名節等事看得很重。”

  張周道:“你的名節,也不是我能左右的啊。要不這樣,英國公你上奏,自陳冤屈,讓陛下為你做主,你看如何?”

  “正有此意。”

  張懋說著,將一份早就寫好的東西遞過來道,“勞煩秉寬你轉交給陛下,這是老夫的一片心意,天地可鑑可昭日月,老夫一心為大明的中興,從來都不敢有所懈怠。”

  “呵呵。”

  張周繼續在笑。

  這老傢伙,可能是入戲了,說得真好像他就是大明最牛逼的忠臣。

  卻不知道,這種職業政客最沒原則,就算是換個王朝,或許這群人也想著怎麼去巴結皇權,只為謀求自家的長久利益罷了。

  ……

  ……

  研武堂。

  張周抵達時,朱祐樘已在裡面等了一些時候,陸完和朱鳳等人在旁作陪。

  旁邊有幾名軍將,都是都督府內遴選出來的研武堂講官,一旁張鶴齡也悶頭站著,除此之外還有剛回京不久的張延齡,而皇帝面前的沙盤上,似乎正在推演有關寧夏地方的戰情。

  “陛下,蔡國公到了。”李璋在旁伺候著,見張周已到門口,趕緊提醒朱祐樘。

  本來朱祐樘還在聽陸完的侃侃而談,聞言不由將目光轉過去。

  之前聽陸完說得還不錯,可一旦知道張周來了,那陸完就算是說破大天,皇帝也不會再留意。

  “秉寬,來得正好,朕正在商討西北的軍情,看來又有些小麻煩了。”

  朱祐樘招招手,讓張周到近前。

  才剛從朝上下來,張周也沒想到朱祐樘來研武堂這麼快。

  等張周到沙盤之前,朱祐樘對李璋示意了一下,李璋道:“是這樣,今日早晨剛得知的戰報,說是韃靼人再一次從花馬池寇邊,因地方將士並無所防備,以至於韃靼人再一次破關而入,不過這次各處大明的兵馬快速反應,韃靼人只是稍作劫掠之後便撤兵。”

  張周道:“寧夏,果然還是不太平。”

  朱祐樘點頭道:“這跟秉寬你的料想,近乎是很相近了,但因為這次寧夏沒有楊一清,加上新任的三邊總制尚未抵達延綏,交接的事情還未完成……朕料想,或許韃靼人正是瞅準這時候來犯,妄圖趁機撬開個口子。秉寬,朕的意思,是準備好好教訓韃靼人,你有什麼良策沒有?”

  跟以往問策,都是單獨問策不同。

  這次朱祐樘好像有意讓他張周在小範圍的“自己人”面前露一手。

  張周問道:“陛下,此戰您認為,是應當收著打,還是要……”

  “不能收!”

  朱祐樘道,“年初的時候,大同等處就已經在積攢糧草輜重了,前半年新建伯跟朝廷伸手要糧的時候,朝中還那麼多人非議他,說他不識時務,說他應該見好就收,現在卻正好印證了,反倒是韃靼人不會知難而退。一切都有所準備,那接下來,就應該是給他們個深刻的教訓,如果只是不痛不癢的教訓……那他們還會變本加厲。”

  李璋在旁幫腔道:“很明顯,新建伯是為入秋之後,韃靼人的來犯做籌備,這應該是兵部早就有預警。還是蔡國公能料敵如神。”

  朱祐樘沒理會這種馬屁話,繼續問道:“秉寬,你覺得,此戰應該怎麼打。朕把各處能調集的兵馬,按照之前所呈報的,都總結出來,你也應當都看過,三邊能出兵十五萬,大同能出兵十二萬,如果再從京畿周邊調兵的話,那就能出兵三十萬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