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語不語 作品

第五百一十五章 敲打和器重

  劉健道:“皇親國戚,在態度和原則上,到底不及進士出身的同僚堅定。”

  謝遷卻好像饒有興致道:“我倒聽說,最近永康長公主跟張秉寬之間,好像鬧了很多不愉快,且有愈演愈烈的跡象,倒或是個機會。”

  劉健對於跟永康長公主建立關係,並沒多大興致,他反問道:“楊應寧呢?”元寶小說

  總想著拉攏不太容易收攏的,還不如考慮一下仕途更接近傳統文臣的楊一清。

  李東陽搖搖頭道:“從奏捷的奏疏呈遞之後,楊應寧甚至未再上過任何的奏疏,私下裡更是沒有任何的書信送往京師,至於他是否暗中跟兵部有過交際,再或是他意向如何,如今是一概不知。”

  楊一清雖是“後起之秀”,但論心機城府,可絲毫不比朝中這些老油條差。

  知道自己現在是眾矢之的,楊一清雖然很清楚投靠張周才是正途,但他卻保持了一種表面上的中立,不跟朝中任何勢力有直接的牽扯,專心在自己調離寧夏巡撫任之前,把手頭上的差事做好。

  謝遷道:“楊應寧倒是很有意思,之前在陝西做過學政,管理過馬政,更早的時候做過陝西的巡按御史,對西北邊政算知悉但絕談不上精通。去年寧夏邊政出了那麼大的亂子,陛下竟都沒把他拿下來,還給他機會立功……他這是想投桃報李嗎?”

  李東陽問道:“於喬你是說,他感念張秉寬的提攜之恩?”

  “呵呵。”謝遷笑著搖搖頭,“不好說。”

  “楊應寧到底是靠資歷起來的,任寧夏巡撫也非一蹴而就,若不靠他,也不能指望王德華、陸勸卿站在我們的立場上。”劉健說著,把一份早就準備好的奏疏,從一摞奏疏最上面拿出來,“明日早朝,把這件事跟陛下提一提。”

  謝遷拿過來一看:“女真人又有動向?”

  李東陽甚至不用看內容,就知道里面說的是什麼,顯然他之前也留意過。

  在王守仁被調去大同之後,甚至連遼東巡撫陸完也被調回京城,遼東巡撫變成傳統文臣出身的王憲之後,遼東女真算是獲得了喘息之機,一連串想“收復失地”,很多被安置在遼南等處的女真人,也都在暗中遷徙,跟大明之前安置政策作對。

  甚至在撫順等地,發生了小規模的暴動。

  雖然事不太大,卻被劉健認為可以借題發揮。

  劉健道:“也該讓楊應寧知曉,不是隻有張秉寬才能調動西北將官之職,讓他去奴兒干都司行治軍之事,既是為了撥亂反正,也是給他個歷練的機會。”

  奴兒干都司是張周提議重設的,所管理的就是建州、海西女真等。

  楊一清如今最風光的時候,肯定在等著皇帝和張周將他調到更重要的位置上,諸如替代秦紘為三邊總制,或者是調去宣府當巡撫,甚至是加官進爵有機會當上六部侍郎調回京城等等。

  若是把楊一清調去遼東,對楊一清心理自然是一種磨練,這算是內閣對楊一清的一種敲打。

  謝遷笑著問道:“陛下能同意?張秉寬,應該能看出我們的用意吧?”

  李東陽道:“此時提及將楊應寧調往遼東,陛下應該不會反對,既然遼東平女真之事乃陛下所定的策略,現在已生變亂,派個有功之臣前去厎定,也乃合情合理。張秉寬跟楊應寧之間似乎本就沒太多往來,他這時候出面反對,卻正好落人口實,料想張秉寬不會這麼貿然去反對的。”

  李東陽老謀深算。

  把楊一清從寧夏巡撫調去遼東,明擺著就是給楊一清下馬威,卻還讓張周甚至是皇帝無話可說。

  “挺好,挺好。”

  謝遷似乎聽明白了,還在那笑著感慨。

  就好像是耍陰謀詭計一般,讓謝遷覺得心情舒暢,謝遷道:“以前張秉寬在暗處,我們在明面上,有時要猜他怎麼拆招應招。現在不一樣了,我們轉而在暗,感覺靈活多變多了。”

  李東陽和劉健同時白了謝遷一眼。

  好似在說。

  以為陷入暗處,也就是陷入被動,是什麼好事呢?

  以前我們可以主動出手,把張秉寬給壓住,但事都沒成,現在讓張秉寬趁勢崛起,反倒讓我們處處陷入到掣肘,甚至要被他牽著鼻子走,就這樣還值得慶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