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戲諸侯 作品

第九百零二章 無事即平安

    退一萬步說,就算真有誰勝過了曹慈,皚皚洲劉氏也是大賺的,以劉聚寶那種錢生錢、利滾利的速度,就算最後一賠二,一樣不怕。

    果然天底下就沒有劉聚寶會賠錢的買賣。

    在那大瀆龍宮遺址內,在李鄴侯三人離開後,美婦人脫了靴子,坐在岸邊,將雙腳浸入荷塘水中,輕輕盪漾起漣漪,宮豔想起之前的那場對峙,她還是百思不得其解,如何都想不明白當時那個黃帽青鞋的青年,是如何同時找出他們所有人的隱匿蹤跡,尤其是身為仙人境、且極為精通遁法的玉道人,諸多手段,剛好都被一縷縷劍氣精準找出痕跡,一一針對。

    魁梧漢子說道:“是憑藉心聲?”

    宮豔搖搖頭,不太像,何況他們幾個,又不是剛剛下山歷練的雛兒,分身之時,皆會極其小心,屏氣凝神。

    何況聆聽修士心聲一事,又不是誰都能做到的,就像山下的凡俗夫子,自然聽不見他人的心跳聲。在山上,修士對修士,也是差不多的道理。

    可能唯有符籙於玄,龍虎山趙天籟,火龍真人,這些個飛昇境趨於圓滿的大修士,興許才能聆聽仙人、甚至是同境修士的心聲。

    道號焠掌的李拔,突然說道:“是比心聲更細微的心絃。”

    玉道人揉了揉眉心,無奈道:“難不成是一位飛昇境劍修?只是咱們浩然天下,有這麼一號人物嗎?”

    宮豔趕緊拍了拍胸脯,嫵媚而笑,“嚇死老孃了。”

    李拔說道:“像那嫩道人,還有寶瓶洲的仙人曹溶,還有劍修徐獬,不就好像都是突然冒出來的,已經知道和不知道的,多了去,習慣就好。”

    水榭中,稚圭斜靠欄杆,單手托腮發呆。

    外邊臺階底部,站著個少年,額頭微微隆起。

    泥瓶巷曾經有條四腳蛇,被嫌礙眼的宋集薪,數次丟到隔壁院子,結果次次都爬回。

    經常被婢女稚圭踩在鞋底子,反覆碾動,不然就是清晨時分,去鐵鎖井那邊挑水,聽了些風涼話,稚圭回到自家宅子,見著它,往往就是一腳飛踹。

    這個煉形成功沒多久的少年,被稚圭賜姓王,名瓊琚,字玉沙,再賞了個道號,寒酥。

    少年斜揹著一隻包漿油亮的紫皮葫蘆。

    稚圭轉過頭,抬了抬下巴。

    可憐少年立即心領神會,趕緊挪步,躲到主人瞧不見的地方站著,免得主人眼煩變成心煩。

    稚圭這才笑道:“聽說遠古天庭有座行刑臺,有幾件神兵,專門是用來對付犯了天條的地仙和蛟龍,除了甲劍和破山戟,還有兩把刀,好像叫梟首、斬勘,那把斬勘,就在陳平安手上,早知道就不讓你在海上遠遠望風了,你們倆一見面,肯定各自看不順眼對方,然後就是咔嚓一下,嘖嘖。”

    少年被嚇得縮脖子。

    ————

    小陌在青衣河畔的落寶灘,開始結茅修行,說是修行,其實也就是翻書了。

    對於如今的小陌而言,唯一的修行,其實就是為自己挑選出一條“道路之上,前無古人”的大道,才能有望躋身十四境。

    何況即便飛昇境巔峰的大修士,找到了一條登天道路,難度之大,依舊如凡俗夫子凌空蹈虛,不可謂不艱辛萬分。

    不然萬年以來,數座天下的十四境修士,也不至於如此數量稀少。

    再者小陌,還給自己設置了一道門檻,必須是以純粹劍修的身份,一舉躋身十四境,不走旁門不走捷徑。

    就像那位浩然三絕之一的劍術裴旻,估計也有這份心思。

    反正這個裴旻,小陌是肯定要找機會去問劍一場的。

    小陌在茅屋外邊好似曬穀場的空地上,隨便擱放了一些蒲團、板凳。

    崔嵬,隋右邊,兩位元嬰境劍修,經常去落寶灘那邊與小陌先生詢問練劍事宜。

    程朝露和於斜回一樣常去,裴錢在渡口那邊忙碌之餘,偶爾也會過去旁聽。

    只要有人登門拜訪,小陌就會坐在簷下竹椅上,竹杖橫膝,彷彿是……一場傳道授業落寶灘。

    崔東山這天離開密雪峰,來到青萍峰一處青色崖壁,彎曲手指,輕輕“敲門”。

    絳闕仙府那處頂樓,陳平安收斂心神,睜開眼睛,點點頭。

    陳平安盤腿而坐,青衫,光腳。

    一切從簡,屋內沒有任何多餘的裝飾物件,相較之前,陳平安身前那張案几之上,不過是多出了一把跨洲遠遊的橫放長劍。

    崔東山只是站在這座小洞天的門外,沒有任何廢話,與先生有事說事,“龍宮遺址那邊飛劍傳信一封,說是新任南海水君李鄴侯,今天要來咱們這邊做客,我估計他是來找先生商議曳落河水運的買賣一事,先生只管繼續清淨修行便是了,學生可以去跟李鄴侯談價格,先生只管放心,先生就算不露面,李鄴侯絕對不會覺得仙都山待客不周。”

    有我待客,足矣。

    李鄴侯與稚圭都是四海水君之一,所以想要離開自家水域,進入東海地界,肯定要先與稚圭通氣。

    而且還需要與中土文廟那邊報備,得到允許後,李鄴侯才能離開。

    陳平安突然起身,穿上一雙布鞋,“稍等,我剛好有點事情要外出,要拉上小陌走一趟小龍湫,我們一起下山好了。”

    走出這座作為臨時修道之地的長-春小洞天,陳平安來到崔東山身邊,笑道:“你去更好,只管漫天要價坐地還錢。我跟李水君談起買賣來,還真開不了口。”

    要說當個包袱齋,陳平安還真有點底氣,絕不妄自菲薄,唯獨狠不下心“殺熟”。

    因為先前在文廟功德林,當時還是皎月湖水君的李鄴侯,帶著一個法袍品秩極高的侍女,還有一位貌不驚人的止境武夫,一起拜訪先生,李鄴侯當時送出的賀禮,是一幅價值連城的《爛醉如泥貼》,除了字帖當中的“酒蟲”極其稀罕,關鍵是字帖本身,就可以視為一座水運濃郁的六百里大湖,是蛟龍之屬夢寐以求的一處極佳修道之地。

    一同下山後,崔東山去找李鄴侯。

    陳平安在落寶灘那邊找到了小陌,一起去往小龍湫。

    一條跨洲渡船上邊。

    小米粒,小腦袋一歪一歪,小肩膀一晃一晃,肩挑金扁擔,手持綠竹杖,大晚上在渡船上邊繞圈圈“守夜巡山”呢。

    白玄大爺坐在船頭欄杆上,雙手按住船欄,抬頭望明月,大聲感慨道:“被隱官大人如此看重,任重道遠啊。”

    指名道姓,要自己參加下宗慶典,那個小隱官陳李,有此待遇?

    五彩天下,飛昇城。

    鋪子打烊了,有個身形佝僂的漢子,站在櫃檯後邊,喝著酒,看著牆壁。

    在二掌櫃離開之後,這邊就不掛新的無事牌了。

    還有人鬧過,都被漢子好不容易打發過去了。

    飛昇城的一些個酒樓,就想要依葫蘆畫瓢,照搬此舉,結果就根本沒誰捧場,尷尬得一塌糊塗。

    是啊。

    天上天下,獨一份的。

    你們怎麼學?

    不可能做到的。

    “想好了,明兒起要跟二掌櫃好好學寫字,我要給那個沒過門媳婦的納蘭彩煥,親筆寫封聘書。”

    “周姑娘身邊,少了個我,她才沒有笑臉,一定是這樣的。既然是阿良親口說的,我得去問問周姑娘,明天就去,後天也行。”

    “求求你們你們別罵阿良了,不像我,就從來不罵他半句,你們以後誰敢當我的面,再罵他半句,那就是與我趙某人問劍了,我跟阿良是賭桌上的至交好友,更是酒桌上的棋逢對手,你們其實根本不懂他的我家良子的苦用心,只有我懂,所以狗日的你給我磕個頭吧。”

    “我名為邈然,至於姓氏,就在城頭上刻著。”

    “恨不得一輩子就住在酒缸裡。”

    “劍術不高,但是沒慫過。”

    “聽阿良說過,天下有種樓叫青樓,世上有一種酒叫花酒,二掌櫃卻說沒有,該信誰?”

    “孫巨源其實劍術稀爛,也就騙騙外鄉女子了。”

    “聽說浩然修士,都講究個筆硯精良人生一樂,他們難道不用練劍嗎?”

    “金丹元嬰兩境的陸地劍仙,哈哈,笑死老子了,原來那兒的劍仙,比疊嶂姑娘的酒水還便宜。”

    “米大劍仙都能進避暑行宮,憑啥我不能去?”

    “嶽青米祜你們這些劍仙,聽我一句勸,左右劍術其實一般般,就是三板斧的路數,不信就去問劍一場。”

    “春夢好尋,金丹難覓。”

    “宗垣未曾來此飲酒,實在是錯過太多。”

    “一覺醒來,比昨天跟喜歡她了。”

    “太徽劍宗的韓槐子救過我兩次了,一直沒有當面道謝,不應該。”

    “謝松花看了我兩眼,有戲。”

    “醇酒美人是仙鄉,諸位,我們不醉不歸。”

    “算我幫那個狗日的求你們了,哪位大劍仙行行好,趕緊去城頭那個猛字前邊刻個字,就當是幫他取個姓氏好了,白撿個兒子,何樂不為。”

    “我喜歡的人,出拳有法度,喝酒最風神,他不是劍修沒關係,本姑娘是啊。”

    “十個酒鬼九個託,我能怎麼辦?”

    “思君如弦月,一夜一夜圓。”

    “下一個城頭刻字的大劍仙,一定會是我元亮。”

    一旁懸掛了一塊無事牌。

    “相信在元亮之後,會有更多刻字劍仙,比如我杜陵。”

    其實小酒鋪的牆壁上,有很多這樣相鄰懸掛的一雙無事牌。

    可能是同桌喝酒的好友,滿身酒氣,藉著酒意,一個寫完一個接上。

    也可能是兩位先前根本不認識的劍修,或是隻是熟臉,卻從無言語交集,就像臨時串門,打了聲招呼。

    “二掌櫃當了官,去了避暑行宮,好像喝酒就沒個滋味了。”

    “避暑行宮裡邊的羅真意,真是漂亮,二掌櫃近水樓臺先得月,豔福不淺。”

    “什麼二掌櫃,什麼新任隱官,見外了,老子每次跟他一起蹲路邊喝酒,哪次不是直呼其名,喊他陳平安。”

    “可拉倒吧,你黃綬與二掌櫃次次喝酒,恨不得把腦袋低到褲襠裡去,一大把年紀了,笑得跟個兒子差不多。”

    “哪天真的不用打仗了,就去北俱蘆洲看看。”

    “記得喊我一起。”

    “如陸芝所說,也許二掌櫃就是個女人,藏得真好,難怪與鬱狷夫問拳那麼兇狠,原來是女人為難女人。”

    “那麼寧姑娘怎麼辦呢?愁。”

    “讀書修福,安分養神。”

    “一看就是從二掌櫃那邊借來的,不過話是好話。”

    “戒酒比練劍更難。”

    “戒酒有何難,我每天都戒。”

    “今日無事。”

    “平平安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