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戲諸侯 作品

第八百四十六章 兩人並肩

    “那麼讀書識字,圖什麼呢。為人少點戾氣,處世多點耐心,漸漸的把腳下道路越走越寬,在世道中,走得穩當些,從容些。”

    “山上練氣士,修道證長生,長年累月,每天打坐吐納,動輒數個時辰,絲毫錯不得,這都熬得過來,偏熬不過待人接物的幾句客氣話,熬不過與人講理時的心平氣和?這是什麼道理,你們誰來為我解惑?要是能說服我,以後別說隨便撿取碎石帶回家鄉,保證劍氣長城不管,文廟更不管,還可以與我知會一聲,我可以親自幫忙,雙手奉上。”

    “所謂道理,不是什麼傍身的一技之長,可能無法處處立竿見影,但是時日愈長久,愈見學問功夫。”

    “佛家說娑婆世界,娑婆二字,意為堪忍。非人磨墨墨磨人,能受天磨是豪傑。”

    “塵世塵世,煩惱多如塵埃之世,心如明鏡臺,勿使惹塵埃。無論是佛家教人解脫法,還是豪傑不屈之志,皆可共勉。”

    “不退轉。位不退。豪傑腳跟立得定。我知道自己是誰。行不退。雖千萬人吾往矣。我知道要做什麼。心不退。滄海橫流,玉石同碎,禮樂崩壞,人人不安也。萬山磅礴必顯主峰,物慾橫流必出砥柱。我人在此,即心在此,我心在彼,即身在彼。”

    一群譜牒仙師聽得面面相覷,這個年輕隱官是不是走火入魔了?還是吃飽了撐著為他們傳道授業解惑?

    而那個青衫背劍的隱官大人,當他開始沉默不語,就好似入定一般。既像老僧禪定法,又如仙真心齋術。

    曹峻猶豫了一下,問道:“陳平安怎麼回事,有點古怪?”

    魏晉沉默片刻,嘆息一聲,答道:“類似某種證道,打殺種種他人心性,用來壯大自己一種心性。所以陳平安其實從一開始,除了對那個少年有點感興趣,其餘人等,根本不覺得值得他多說半句,看似給外人說了很多,不過是陳平安的自說自話,是在自我驗證心中所思所想。”

    賀老夫子沒來由插話一句,“說是打殺,有點不妥,換成‘否定之否定即肯定’,更加準確。”

    曹峻也顧不得這個陪祀聖賢怎麼聽見的心聲,剛好藉機與賀綬好奇問道:“胡思亂想,神遊萬里,想東想西,自說自話,那麼陳平安到底在求個什麼?他不是個劍修和純粹武夫嗎?總不至於是想要去文廟吃冷豬頭肉吧?”

    賀老夫子說道:“大概是想要為自己找出一條大路來。”

    曹峻問道:“陳平安這是在為躋身仙人做打算了?”

    賀老夫子笑了一聲,魏晉說了句曹峻你真進不去避暑行宮。

    先前南邊就有兩道劍光好像約好了,幾乎同時從秉燭和走馬渡船分別亮起,趕赴劍氣長城的城頭這邊。

    之後又有數道劍光跟隨,只是相較於兩位劍仙的速度,慢了太多。

    率先現身的,是年輕面容且極其俊美的老劍仙,齊廷濟,以及身材修長卻姿容平平的陸芝。

    陳平安睜開眼睛。

    齊廷濟瞥了眼那些心虛修士,笑問道:“怎麼回事?”

    陳平安笑道:“想拿些城頭碎石回去,被我攔下,教訓了一通。”

    齊廷濟和陸芝,幾乎同時看了眼魏晉和曹峻。至於那幫心絃緊繃起來的譜牒仙師,看都懶得看一眼。

    魏晉是渾然不覺,無所謂。

    曹峻一個小小元嬰境劍修,可就沒有這份膽識氣魄了。

    作為劍氣長城齊氏家主的齊廷濟,劍術如何,那個城牆刻字,就在那邊擺著呢。

    至於陸芝,這可是一個膽敢獨自阻截追殺劉叉去往扶搖洲的婆娘。

    齊廷濟站在陳平安一旁,瞥了眼那幫人的背影,笑道:“年輕人嘛,犯錯是難免的,可以下輩子再注意點。”

    陸芝更不廢話,直接抬頭望向了坐鎮天幕的儒家聖人賀綬,只要齊廷濟出手砍人,她就負責攔阻賀綬。

    尚未走遠的賈玄和祝媛霎時間如墜冰窟,竟是一步都挪不動了。

    只覺得自己多走一步,就是與那兩位劍仙問劍。

    陳平安雙手籠袖,搖搖頭,“我已經說過道理了。”

    齊廷濟笑道:“那就隱官說了算。”

    陸芝對隱官大人頗有怨氣,冷笑道:“就你最好說話,剁死了,就說不得道理了?”

    陳平安只是朝她拋過去一罈百花釀。

    陸芝接住百花釀,蹲在城頭上,仰頭痛飲美酒。

    曹峻聽得頭皮麻煩。

    齊廷濟、陸芝這樣的劍仙,還真不屑與人故意撂狠話,危言聳聽。

    估計砍人之前,事先提醒一聲,都算給面子了?

    陳平安與那撥杵在原地不敢動彈的傢伙,以心聲說道:“別傻乎乎站著了,趕緊走你們的。”

    一個個如獲大赦,御風離開城頭。

    陳平安揚起手臂,朝齊廷濟遞過去一罈酒,隨口問道:“歸墟日墜那邊,大驪邊軍到了多少人?”

    齊廷濟彎腰取過酒罈,想了想,乾脆就盤腿坐下,說道:“暫時是三十六萬,其中重騎兩萬,輕騎二十萬,步卒反而不多,至於隨軍修士的人數,大驪那邊沒有對外公開。”

    陳平安訝異道:“已經這麼多了?”

    在蠻荒天下戰場,很難以戰養戰,將來戰線一旦拉伸開來,軍需物資的消耗,不計其數。所幸山上修士的方寸物,咫尺物,都會被文廟和各大王朝大量“租借”,只是不知數目如何。

    齊廷濟說道:“聽說後邊還會陸陸續續趕到,如今大驪邊軍的人數,已經僅次於中土澄觀王朝,因為大驪是最早動身的,劍舟,山嶽渡船,跨洲渡船,運轉起來十分順暢。浩然十大王朝裡邊,有幾個哪怕叫苦連天,還是不得不跟著提高了兵力。至於是否存在濫竽充數的情況,從各自藩屬國裡邊抽調所謂的精銳,只有文廟那邊最清楚。”

    陳平安好奇問道:“曹慈如今在哪裡了?”

    齊廷濟笑道:“他是跟劉財神那個寶貝兒子一起到的黥跡,不過聽說很快就跟朋友們一起遠遊了,曹慈,傅噤,元雱,純青,鬱狷夫,顧璨,都是些年輕人。劉幽州沒跟著去,跟懷潛留下了,估計又當了一回善財童子。”

    山上流傳著個諧趣說法,恨不得見著了劉幽州,就自稱是失散多年的親兄弟,再一起回家見著了劉聚寶,就一起喊聲爹。

    至於女子修士,與劉幽州結為道侶即可,一樣可以喊爹。

    齊廷濟提起酒罈,與陳平安酒壺輕輕磕碰一下,“此外為這些年輕人暗中護道的,就我所知,就有白帝城的韓俏色,和一位竹海洞天的客卿,來歷不明,看不出深淺。”

    然後齊廷濟算是給了年輕隱官一個解釋,“左右先前南下之時,提醒過我們,別幫倒忙。”

    讓齊廷濟和陸芝都別幫倒忙。

    能這麼對一位劍氣長城刻字老劍仙說話的人,人間確實不多。

    曹峻看得羨慕不已。

    陳平安這小子在劍氣長城真是混得風生水起,以往只對隱官有個模糊概念,這會兒親眼瞧見了陳平安與齊廷濟、陸芝的相處,才切身體會到“隱官”二字的分量。

    在這劍氣長城,別說魏晉會自然而然變得不太一樣,原來齊廷濟、陸芝之流,都得將陳平安視為完全平起平坐的強者。

    ————

    道號青秘的馮雪濤,這位野修出身的飛昇境,沒有筆直一線,逃離那處戰場,而是選擇繞路返回劍氣長城,來時路上,馮雪濤一直留心途經各地的山川地理,甚至仔細繪製出一幅幅地勢堪輿圖。

    看得阿良滿臉慈祥神色,說青秘兄與我那個當隱官的朋友,一定能聊得來,以後有機會回了浩然,一定要去落魄山做客,到時候你就報我阿良的名號,不管是陳平安,還是那個北嶽魏大山君,都一定會拿出好酒款待青秘兄。

    馮雪濤打算北歸途中,期間去一趟距離最近的歸墟黥跡處,將這些地圖交給白帝城那位魔頭巨擘。

    他突然停下身形。

    四周憑空出現九個妖族修士,看著年紀都不大,境界都不算太高,但是卻讓馮雪濤如臨大敵,這是一種久違的危機感,不是那種面對阿良和左右的窒息,而是一種細細密密的不舒服。

    馮雪濤只認得其中一人,竹篋,背劍架,玉璞境劍修,據說是那個劉叉的開山大弟子。

    一個少年,手持面具,滿臉微笑。兩隻大袖子筆直垂落,不見雙手。

    他身穿一件雪白法袍,雲紋似水流轉不息,腰間懸佩有一把狹刀,刀鞘纖細且極長。

    一個年輕女子,一粒金色耳墜,光亮柔和,使得她的兩側臉頰,便分出了明暗陰陽。

    有魁梧男子,腰懸一對斧鉞,手持一盞燈籠。

    一對兄妹模樣的年輕妖族修士,並肩而立,男子挑起一根竹竿,懸一枚葫蘆。

    女子一手旋轉匕首,揹著一張巨弓。

    一個稚童容貌的孩子,腰間掛了一隻不起眼的棉布袋子。

    一個身姿曼妙、曲線玲瓏的女子,已經覆上面具,不見面容,斜背琴囊,約莫是已經覆蓋面具的緣故,身後氣象橫生,竟是那無數被吊死的屍體懸空。

    那個懸佩狹刀的俊美少年,率先開口言語,竟是嫻熟的浩然中土大雅言,“喂,你認不認得陳隱官?”

    趁著流白那個娘們不在場,趕緊多問幾句關於年輕隱官的事情。

    不然那婆姨脾氣不太好,一聽此人就炸毛,當然不是那種表面上的惱羞成怒,而是偷摸記賬。

    那個稚童模樣的孩子伸手輕拍腰間袋子,笑嘻嘻問道:“皚皚洲劉氏財神爺,他們家到底是怎麼個有錢?當真家族裡邊每個下人的飯碗馬桶,都是用雪花錢打造而成?”

    馮雪濤大致看得清這撥妖族修士的境界,最高不過玉璞境。就想要圍殺一位飛昇境?

    但是不知為何,馮雪濤的直覺卻告訴自己,一著不慎,極有可能就會把命留在這裡了。

    就在此時,一個心聲突兀響起,“青秘道友莫怕,有我這位崩了真君在此,保管你性命無憂。”

    ————

    穗山之巔。

    老夫子合上書籍,笑道:“光陰不居,歲月如流。萬年之期,忽焉已至。蘇子說得好啊,身如傳舍,吾鄉何處。”

    青冥天下。

    陸沉趴在白玉欄杆上,“我們兩個當師弟的,方方面面,都不如最接近師父的師兄。”

    道老二神色不悅道:“你到底何時才去天外天?!”

    陸沉唉聲嘆氣,埋怨道:“天大的難題,就由天大的人物去解決嘛。”

    一個少年道童模樣的傢伙,憑空出現在白玉京這一最高處,喊了兩個名字,“餘鬥,陸沉。”

    餘鬥打了個稽首,“師尊。”

    陸沉跳下欄杆,學師兄依葫蘆畫瓢,難得如此正兒八經打稽首。

    那個極少走出蓮花洞天的少年道士也沒說什麼,只是仰頭看了眼天外。

    天外某處,有個白衣女子,雙指夾住一粒鮮紅色圓球。

    若是在極遠處遠觀此景,就會發現那是一顆遠古星辰。

    少年道士說道:“我需要騎牛遠遊天外天一趟。陸沉你就不用去了。”

    陸沉點頭道:“弟子謹遵師尊法旨。”

    劍氣長城。

    陳平安獨自去了那座合道的城頭,剛落座,就看到一顆腦袋探出,笑容燦爛,“哈哈,意外不意外?”

    陳平安直接抬起手掌,五雷攢簇,砸中那個頭戴蓮花冠的道人面門上,直接將其從城頭打飛出去。

    最後陳平安雙手籠袖坐在城頭,那個道士鳧水遊蕩到了城頭,最終飄落在一旁,用道袍袖子抹了把臉。

    陳平安問道:“來這裡做什麼?”

    陸沉笑道:“湊個熱鬧。”

    有個中年僧人,在城頭不遠處,驀然佛唱一聲。

    陸沉立即一個起身,溜之大吉。

    陳平安轉過頭,滿臉呆滯,緩緩起身,雙手合十,低頭行禮。

    中年僧人還了一禮,也未說什麼,很快就悄然離去。

    大驪京城,老仙師劉袈站在巷口那邊,又攔住了一個老夫子的去路。

    城頭上,陳平安和寧姚並肩而立,猶豫了一下,陳平安輕聲說道:“三教祖師要散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