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戲諸侯 作品

第八百零五章 白衣與青衫

    劉聚寶愣了愣,沒有廢話半句,爽朗大笑道:“那就這麼說定了!”

    左右看了眼小師弟。

    知道原因。

    劍氣長城,有兩位來自皚皚洲的劍仙,李定,張稍。對家鄉十分不喜,但是到最後,依舊是以皚皚洲劍修的身份赴死。

    諸子百家當中,不少祖師爺能來的,都來了。畢竟與一般大修士身份不同,他們算是“混官場”的,都需要看文廟的眼色行事。

    兵家兩位祖師,率先拜訪,姜老祖身邊站著許白,看著遠處那個紅衣女子。

    商家那位祖師爺的範先生,則是最後一個登門拜訪,與陳平安聊天,反而要比跟老秀才敘舊更多,其中就聊到了北俱蘆洲的彩雀府法袍一事。聽範先生說要“厚著臉皮分一杯羹”,陳平安當然歡迎至極,拿出三成。打算自己拿出兩成,再與彩雀府孫清、武峮商量,爭取那邊也願意分出一成。

    老秀才覺得這位範先生,該他有錢。

    那幾位聖人府的當代家主,以及寶瓶洲雲林姜氏在內的幾個家主,也都來了功德林。

    老秀才其實原本打算少說話的,總拿自己的道理煩人,一次兩次的,還好,說多了,容易惹人厭。

    可是面對那幾個聖人府後裔,老秀才終究是沒忍住,又與他們以心聲各自絮叨了一番,誇獎自然是有的,還不少,做得好的,吝嗇這個做什麼。也很不客氣,罵了兩人幾句。至於他們聽不聽進去,能真心聽進去幾分,就不管了。

    只是這般待客,就耗去兩天光陰。

    終於有了份難得的清淨時分,古樹參天,下邊有座涼亭,亭內石桌刻有棋盤。

    李寶瓶與師伯君倩下棋,左右和李槐在旁觀戰,那個小精怪就坐在長椅上看書,師父下棋又看不懂,可是書上文字都認識。

    老秀才帶著陳平安在涼亭外散步,笑道:“迎來送往,是很麻煩,可是千萬別嫌麻煩,裡邊都是學問,豎起耳朵,仔細聽著別人說了什麼,再想一想對方話藏著什麼,尤其是對方為什麼會說某句話,多想想,就是學問……”

    陳平安笑道:“到門,到了自家門。”

    老秀才點點頭,“與你說這個,好像多餘了。嗯,你那酒鋪生意就很好,讀書人都能跟生意人搶錢,還能掙著錢,豈會是怕麻煩的人呢。你打小就是個又不怕麻煩的……對了,下次開門,去了五彩天下,那座小酒鋪,可別關了,生意好壞,都不能關嘍。”

    有句話沒說出口,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可能是世道和生活,由不得那個孩子、後來的少年怕麻煩。

    陳平安點點頭,然後笑道:“我只是二掌櫃,大掌櫃是疊嶂姑娘。”

    然後再與先生聊了聊疊嶂與那位儒家君子的事情。

    老秀才聽得聚精會神,聊這個,倍精神。畢竟自家文脈,奇了怪哉,如果不是這個關門弟子“別開生面”,那就全他娘是光棍啊。

    回了涼亭裡邊,老秀才雙手負後轉圈圈,偶爾幫著君倩指點一二。

    陳平安與那個小精怪坐在一起,不知為何,這個論輩分是自己師侄的小傢伙,好像有些緊張。

    君倩師兄的開山大弟子,真名鄭佑,只是妖族修士,真名一事,至關重要,所以鄭佑在他師父的提醒下,前不久剛給自己取了個名字,叫鄭又乾,說是那本讓自己走上修行路的仙家秘籍裡邊,按照序文,學問都出自乾卦,而且編書的那位仙師,就姓鄭。既然學了仙家術法,就是承襲仙師的恩惠,是冥冥之中得了那位前輩的庇護保佑,所以小精怪就鄭重其事給自己取名鄭佑了。

    再說了,不談真名,只說行走江湖的那個化名,諧音多好,真有錢呢。

    以後只要有錢了,一定要回家鄉,為那個姓鄭的仙師,好好的修墓立碑。

    陳平安聽君倩師兄說,這小傢伙喜歡讀書識字,還是個小暴脾氣。

    鄭又乾來自桐葉洲的羽化福地。在那處福地,如果有練氣士結金丹,就可以“羽化飛昇”,曾經屬於一座“上宗仙班”典型經營不善的下等福地。因為宗門底蘊不夠,將羽化福地提升為中等品秩,實在有心無力,一旦勉強行事,很容易連累宗門被拖垮,為他人作嫁衣裳。

    鄭又乾顫聲道:“隱官大人。”

    陳平安笑道:“喊小師叔好了。”

    鄭又乾雙手握拳,手心滿是汗水,繃著臉點頭道:“好的,隱官小師叔。”

    陳平安愈發奇怪,也有些擔心,就立即心聲詢問,“君倩師兄,是我承載大妖真名的緣故,所以鄭又乾很怕我?”

    劉十六搖頭笑道:“不是,你現在收斂得不錯,鄭又乾如今的修為,根本察覺不到。只是這孩子膽子天生就小,先前我帶著他遊歷蠻荒天下,在那邊聽說了不少關於你的事蹟,什麼南綬臣北隱官,出劍陰險,殺妖如麻,只要逮著個妖族修士,不是當頭劈砍,就是攔腰斬斷,還有什麼在戰場上最喜歡將對手生吞活剝了……鄭又乾一聽說你就是那位隱官,最後見了劍氣長城遺址,就更怕你了。嘴上說著很仰慕你這個小師叔,反正真與你見了面,就是這個樣子了。差不多就是你……見著左右的心情吧。”

    陳平安笑道:“我又不怕左師兄。”

    左右聽到了劉十六的心聲“捎話”,點頭道:“仗著先生在,確實從不怕我。”

    陳平安無奈道:“君倩師兄,不合適了。”

    劉十六笑呵呵道:“我又沒跟先生告狀。”

    陳平安轉頭說道:“又乾,小師叔手邊暫時沒有特別合適的見面禮,以後補上。”

    鄭又乾低頭,使勁擺手道:“不用不用。”

    到了文廟這邊,先前被師父安置在一座仙家客棧裡邊,鬧哄哄的,都是關於這個小師叔的傳聞。

    青衫劍仙,見人就揍,打架賊猛,脾氣可差。

    小師叔那脾氣,憑良心講,真的好像跟爆竹差不多。

    一言不合,就要拿個裝滿爆竹的大籮筐,往人頭上一悶,噼裡啪啦的,誰吃得消?

    陳平安笑道:“又乾,你是不是在外邊,聽了些關於小師叔的不實傳聞?”

    小傢伙低下頭後,就沒再抬起頭,只是期間迅速轉過頭,擦了擦汗水而已。

    這會兒聽見了小師叔的問話,笑容尷尬萬分,撒謊肯定不行,可要不說謊,難道直說啊,一邊撓頭,一邊順勢擦汗。

    左右笑道:“這個師叔當得很威風啊。”

    老秀才一巴掌拍在左右腦袋上,“觀棋不語真君子,難怪你只有個賢人頭銜,看看李槐,才多大歲數,就是賢人了!”

    李槐如遭雷擊,只覺得禍從天降,“啥?!”

    老秀才笑呵呵道:“瞧瞧我這記性,都忘了跟你說了,李槐啊,你這會兒是儒家賢人了,放心,咱們文聖一脈,可沒託關係走後門,是文廟幾個教主,加上幾位學宮祭酒、司業,一起合計商議出來的結果。再接再厲,爭取過兩年,就掙個君子,以後左師伯再瞧見你,還不得跟你請教學問?”

    李槐急得滿頭汗水,抓耳撓腮道:“不能夠啊!”

    左右點點頭,這孩子很虛心。至於治學成就高低,只要有此心態,就不用著急。

    李槐急匆匆道:“祖師爺,文廟可不能這麼胡來啊,寶瓶都還不是賢人呢,憑啥我是啊。”

    老秀才笑眯眯道:“你小子有大功勞嘛。”

    都顧不得有什麼狗屁功勞了,李槐脫口而出道:“那我就不要功勞了,讓文廟那邊別給我啥賢人,行不行?祖師爺爺,求你了,幫忙說道說道,不然我就躲功德林這兒不走了啊。”

    老秀才一臉驚訝道:“李槐,可以,年紀輕輕,頗大志氣,都打算跟文廟直接要個君子啦?沒問題,我一開始就是這麼覺得的,給個賢人,小家子氣,給君子,我看成。”

    李槐都快要瘋了,下意識轉頭望向陳平安,“咋辦?!”

    我好好讀個書,給我個賢人做啥。這要回了山崖書院,還不得每天在口水缸裡鳧水過日子?

    李槐又不傻,偌大個寶瓶洲,儒家正統書院才幾座,賢人又能多到哪裡去?

    陳平安笑道:“咋辦?還能怎麼辦,已經當了賢人,又推不掉的樣子,就躲起來好好讀書。真要擔心怕事,就與文廟和書院再打個商量,幫著提醒山崖書院那邊,除了幾個正副山長,此事不要外傳了。給了賢人又收回,文廟不會答應的,你當是兒戲呢。但是幫你在書院保密,這件事其實不難。”

    李槐想了想,有道理啊。

    嘿,既不會樹大招風被人笑話,好像還能白得一個賢人頭銜,只在裴錢這個盟主那邊,私底下好好顯擺,說不定自己這個座椅雷打不動好多年的小舵主,就能升官了。

    看來是好事啊。

    劉十六笑了笑。

    看來這個小師弟,確實擅長對付人心上邊的瑣碎事。

    劉十六瞥了眼左右。

    左右懶得理睬,這點小事,陳平安如果都沒辦法解決,當什麼小師弟。

    還有臉皮當別人的小師叔?

    李槐看著陳平安,沒有當自己的姐夫,怪可惜的。

    陳平安猜出李槐的心思,罵道:“滾。”

    鄭又乾可憐巴巴望向自己師父,敬重小師叔歸敬重,可是小師叔脾氣真的差,自己坐這兒,渾身不得勁,膽子大不起來。

    這天暮色裡,陳平安獨自一人,籠袖坐在臺階上,看著風吹起地上的落葉。

    因為獨處,就有些思緒紛亂。

    世道如此,你想如何,你能如何,你該如何。

    自律,自省,自求,自由。

    多讀古書開眼界,少管閒事養精神。

    那些人生意外,就像一場突如其來的磅礴大雨,強者手中有傘,弱者兩手空空。

    強者撐傘而行。要為這個世界遮風擋雨,片刻也好。

    李槐偷偷摸摸來到這邊,坐在陳平安身邊,遞出兩本微皺的冊子,不厚。

    陳平安翻開一看,裡邊寫滿了李槐記錄下來的問題,大大小小的讀書疑惑、治學疑難。有些被塗抹掉了,更多留著。

    李槐有些難為情,小聲說道:“很多問題,都會問朋友,問夫子。有些聽人一說,明白了,有些聽了答案,也還是沒明白,又不好意思翻來覆去問,又怕忘了,就寫上邊,一開始覺得很快就能見著你,沒想到這麼久才遇到,這不就都有兩本冊子了。”

    陳平安收入袖中,“我先收下,慢慢看,給些我的答案,不一定都對。回頭跟那本符書一起還給你。”

    李槐急眼了,漲紅了臉,“別啊,隨便翻,隨便看,陳平安,你別這麼正兒八經的。”

    陳平安笑道,“你寫這些,也沒隨便啊。”

    李槐無奈道:“咱倆的學問多少,能一樣嗎?我讀書真不行。我想不明白的問題,你還不是看一眼扯幾句的小事?”

    如果不是陳平安,李槐就會一直藏著這兩本冊子。

    陳平安拍了拍李槐的肩膀,笑道:“你那姐夫,我見過了,人不錯的。”

    李槐咧嘴一笑,“終究是我的姐夫嘛。”

    這天夜色裡,老秀才拉著三個學生,一起喝著小酒兒,夜風清涼,人心溫暖。

    左右望向遠處。

    一襲白衣的曹慈,手持一把竹黃劍鞘。

    單獨來到功德林,拜訪陳平安。

    老秀才捏著下巴,“如果要打架,就難了。”

    若是裴杯來了,那就根本不是個事兒。

    老秀才就會拿出看家本領,以理服人,以德服人了。讀書人只吵吵,絕不動手,何況對方還是個娘們。

    左右說道:“既然不是裴杯,如果被問拳,你就自己挨著。”

    陳平安點點頭,“我一個人去。”

    陳平安摘下背後長劍,放在桌上,去見曹慈。

    劍氣長城的兩位少年,問拳三場過後,一別多年,各奔前程,終於在今夜重逢。筆趣庫

    天下武學對半分,白衣曹慈青衫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