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戲諸侯 作品

第六百三十二章 相互問劍

    劉羨陽站在陳平安身前,幫他理了理衣領,拍了拍肩頭,點了點頭,說道:“走了,我不在的時候,你不能光顧著照顧別人,記得自己照顧好自己。”

    陳平安點頭道:“你也多加小心。”

    劉羨陽剛要轉身,陳平安拋出一方印章,笑道:“獨一份的,記得收好,以後說不定能賣出天價。”

    劉羨陽看也不看,收入袖中,御風離去。

    陳平安站在原地,許久沒有收回視線。

    避暑行宮的大門一直敞開,並無看門人。

    陳平安一路走到大堂那邊,愁苗問道:“隱官大人,該有的佈局,已經推敲完畢,我們方才合計過了,每次三人,去城頭出劍,不會耽擱謀劃事宜,而且遠觀戰場,終究不如親自置身其中,更能抓住細節。”

    陳平安點了點頭,“第一撥是哪三人?”

    愁苗站起身,米裕,董不得也跟著起身。

    陳平安笑道:“去吧,但是米劍仙先不著急,換成鄧涼,切記,別在那邊賴著不走。一旬過後,必須換人,輪到米劍仙、龐元濟、林君璧頂上。再之後,是宋高元,曹袞,玄參。然後是羅真意,徐凝,常太清。最後是顧見龍,王忻水,郭竹酒,可能會加上一個我。”

    陳平安對於愁苗這四位,對愁苗劍仙並無任何懷疑,此人是老大劍仙與阿良都極其欣賞的“年輕”晚輩。

    但是對於羅真意在內三人,陳平安還是有些顧慮,所以放在了鄧涼、宋高元兩撥人的後邊,可若是將羅真意三人放在最後,比顧見龍三人還要靠後,就太過了,而且讓羅真意三人同行,也算是一種可有可無的彌補。

    所以說羅真意三人始終對自己這位隱官大人,懷有成見,合情合理,只要不妨礙大局,做了該做的事情,陳平安不介意這點芥蒂。其實陳平安對於這撥最為熟悉蠻荒天下風土人情的“撿錢”劍修,與陳三秋是差不多的心態,十分欽佩且嚮往。但是就事論事,防人之心不可無。因此而被羅真意三人心生不喜,陳平安無所謂,真要當個有口皆碑的老好人,就不該當這隱官大人。

    愁苗三人出了大堂,御劍離開避暑行宮。

    隱官一脈的劍修,大多年輕卻早慧,都知道這場仗會打很久,少則三五年,長則十餘年,都說不準,只是戰事的慘烈程度,依舊超乎想象。

    黃鸞坐鎮,妖族修士的法寶洪流,以及當下荷花庵主擔任妖族大軍的主心骨,領著數萬妖族劍修的問劍於劍氣長城。

    而且兩場戰事之後,會有數以百萬計的蠻荒天下妖族,在那些妖族修士的帶領、驅使、勞役之下,離開蠻荒天下的家鄉,浩浩蕩蕩,瘋狂湧向劍氣長城,據說趕赴北方戰場的道路上,皆是累累骸骨堆積兩旁。

    螻蟻啃象,大妖說出的坐等剝削一語,這一次輪到了劍氣長城來消受。

    熬過了這場蠻荒天下的問劍之後,城頭劍修就該陷陣廝殺了。

    陳平安沒有立即步入大堂,就在門外廣場上散步。

    隱官一脈都已習慣了這位隱官大人如此,經常一個人在院子裡邊走樁,畫圈而走。

    想到了些事情,便與屋內劍修開口言語幾句。

    陳平安想起了先前大堂的一場對話,是愁苗與鄧涼挑起的話頭。

    愁苗眼光看得比較遠,當隱官一脈大致推衍到了下一場蟻附攻城戰後,愁苗說那蠻荒天下,絕對不是改變劍氣長城的天時地利這麼簡單了。

    鄧涼便打了一個比方。說他早年以野修身份遊歷山下時候,路過一座郡城,親眼目睹兩個江湖門派的市井鬥毆,死傷近百人,慘勝一方,直接得了所有地盤不說,還對鄰郡產生了極大震懾力,很快就滲透了過去。地方官府,江湖勢力,豪紳富賈,都很怕那撥亡命之徒,各懷心思,破財消災的,主動依附的,不在少數,一來二去,周邊郡城的幫派就輸了氣勢,地盤被一點一點蠶食殆盡。

    當時陳平安沒有說話。

    以此形容劍氣長城、蠻荒天下和浩然天下三方,舉這個例子不太恰當。但是推斷出來的結果,是對的。

    陳平安詢問過坐鎮城頭的儒釋兩教聖人,蠻荒天下想要做的,就是攻破劍氣長城和倒懸山之後,能夠立即在浩然天下站穩腳跟,要將浩然天下的版圖,立即轉化為蠻荒天下的疆域,以此改變雙方天地,佔據優勢,或者說盡可能為巔峰大妖贏得機會,減少那種玄之又玄的大道壓勝,所以那麼多看似螻蟻的妖族大軍,在劍氣長城這邊戰死、甚至是枉死越多,絕對不是白死的,將來會有大用處。

    屋內位置有門神嫌疑的米裕突然問道:“隱官大人,你是不是已經成為劍修了?”

    陳平安轉頭問道:“為何有此說?”

    米裕說道:“只要將萬一想成了一萬,往往就是事實。”

    陳平安沒有給出答案,只是笑道:“米大劍仙不去我家鄉山頭當個供奉,真是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