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戲諸侯 作品

第五百二十一章 江湖酒一口悶

    陳平安和隋景澄兩騎,在一處沒有重兵把守的五陵國小隘,遞交關牒,走過了邊境,隨後沒有走荊南國官道,依舊是按照陳平安的路線規劃,打算揀選一些山野小路過山過水,尋險訪幽。

    結果入境都沒多久,在一處僻靜徑道,遠觀了一場狹路相逢的廝殺。

    是兩撥斥候,各十數騎。

    南下精騎,是五陵國斥候,北歸斥候,是荊南國精銳騎卒。

    隋景澄疑惑道:“一向是荊南國蠻子南下掠關襲擾,怎麼我們的斥候主動進入敵國地界了?”

    陳平安說道:“這說明你們五陵國那位名動朝野的年輕儒將,志向不小。一個年少投軍,不到十年就做到一國邊境正三品大將的人物,肯定不會簡單。”

    兩騎早早離開徑道,停馬於路旁密林當中,拴馬之後,陳平安和隋景澄站在一處樹上,俯瞰戰場。

    荊南國一向是水軍戰力卓絕,是僅次於大篆王朝和南邊大觀王朝的強大存在,但是幾乎沒有可以真正投入戰場的正規騎軍,是這十數年間,那位外戚武將與西邊接壤的後梁國大肆購買戰馬,才拉攏起一支人數在四千左右的騎軍,只可惜出師無捷報,碰上了五陵國第一人王鈍,面對這麼一位武學大宗師,哪怕騎了馬有那六條腿也追不上,註定打殺不成,走漏軍情,所以當年便退了回去。

    反觀五陵國的步卒騎軍,在十數國版圖上一直不出色,甚至可以說是頗為不濟,但是面對只重水師的荊南國兵馬,倒是一直處於優勢。

    所以隋景澄身為五陵國人氏,覺得兩撥斥候相遇後,定然是自己這一方的邊軍獲勝。

    但是戰場形勢竟然呈現出一邊倒的結局,雙方斥候遭遇之後,徑道之上,沒有任何迴旋餘地,雙方斥候領袖也沒有半點猶豫。

    兩國斥候,沒有任何嘶吼聲,皆是沉默策馬前衝。

    前幾輪弓弩騎射,各有死傷,荊南國斥候小勝,射殺射傷了五陵國斥候五人,荊南國精騎自身只有兩死一傷。

    抽刀再戰。

    雙方一個擦身而過。

    又是五陵國秘密入境的斥候死傷更多。

    雙方交換戰場位置後,兩位負傷墜馬的五陵國斥候試圖逃出徑道,被數位荊南國斥候手持臂弩,射中頭顱、脖頸。

    戰場另外一端的荊南國墜地斥候,下場更慘,被數枝箭矢釘入面門、胸膛,還被一騎側身彎腰,一刀精準抹在了脖子上,鮮血灑了一地。

    位於戰場南方的五陵國斥候,只有一騎雙馬繼續南下。

    其實雙方斥候都不是一人一騎,但是狹路廝殺,急促間一衝而過,一些試圖跟隨主人一起穿過戰陣的己方戰馬,都會被對方鑿陣之時儘量射殺或砍傷。

    所以那位五陵國斥候的一騎雙馬,是以一位同僚果斷讓出坐騎換來的。

    不然一人一騎,跑不遠的。

    其餘五陵國斥候則紛紛撥轉馬頭,目的很簡單,拿命來阻滯敵軍斥候的追殺。

    當然還有那位已經沒了戰馬的斥候,亦是深呼吸一口氣,持刀而立。

    沙場之上,且戰且退一事,大隊騎軍不敢做,他們這撥騎軍中最精銳的斥候,其實是可以做的,但是如此一來,很容易連那一騎都沒辦法與這撥荊南國蠻子拉開距離。

    雙方原本兵力相當,只是實力本就有差距,一次穿陣之後,加上五陵國一人兩騎逃離戰場,所以戰力更加懸殊。

    片刻之後。

    就是一地的屍體。

    荊南國斥候有三騎六馬默默追去。

    其餘斥候在一位年輕武卒的發號施令下,翻身下馬,或是以輕弩抵住地上負傷敵軍斥候的額頭,砰然一聲,箭矢釘入頭顱。

    也有荊南國兩位斥候站在一位受傷極重的敵軍騎卒身後,開始比拼弓弩準頭,輸了的人,惱羞成怒,抽出戰刀,快步向前,一刀砍下頭顱。

    那位年輕武卒一直面無表情,一隻腳踩在一具五陵國斥候屍體上,用地上屍體的臉龐,緩緩擦拭掉手中那把戰刀的血跡。

    地上一具本該重傷而死的五陵國斥候,驟然間以臂弩朝向一位走近他割首領功的敵人,後者躲無可躲,下意識就要抬手護住面門。

    那名年輕武卒似乎早有預料,頭也不轉,隨手丟出手中戰刀,刀刃剛好砍掉那條持弩手臂,那位被救下一命的荊南國斥候勃然大怒,瞪大眼睛,泛起血絲,大步向前,就要將那斷臂斥候砍成肉泥,不曾想遠處那位年輕人說道:“別殺人洩憤,給他一個痛快,說不定哪天我們也是這麼個下場。”

    那位荊南國斥候雖然心中怒火滔天,仍是點了點頭,默默向前,一刀戳中地上那人脖頸,手腕一擰之後,快速拔出。

    沒過多久,三騎斥候返回,手中多出了那顆五陵國難逃騎卒的腦袋,無首屍體擱放在一匹輔馬背脊上。

    那年輕武卒伸手接過一位下屬斥候遞過來的戰刀,輕輕放回刀鞘,走到那無頭屍體旁邊,搜出一摞對方收集而來的軍情諜報。

    年輕武卒背靠戰馬,仔細翻閱那些諜報,想起一事,抬頭吩咐道:“自己兄弟的屍體收好後,敵軍斥候割首,屍體收攏起來,挖個坑埋了。”

    一位斥候壯漢竟是哀怨道:“顧標長,這種髒活累活,自有附近駐軍來做的啊。”

    年輕武卒笑了笑,“不會讓你們白做的,我那兩顆首級,你們自己商量著這次應該給誰。”

    歡呼聲四起。

    最終這撥戰力驚人的荊南國斥候呼嘯而去。

    道旁密林中的樹上,隋景澄臉色慘白,從頭到尾,她一言不發。

    陳平安問道:“為何不開口讓我出手救人?”

    隋景澄只是搖搖頭。

    兩人牽馬走出密林,陳平安翻身上馬後,轉頭望向道路盡頭,那年輕武卒竟然出現在遠處,停馬不前,片刻之後,那人咧嘴一笑,他朝那一襲青衫點了點頭,然後就撥轉馬頭,沉默離去。

    隋景澄問道:“是隱藏在軍中的江湖高手?”

    陳平安輕輕一夾馬腹,一人一騎緩緩向前,搖頭道:“才堪堪躋身三境沒多久,應該是他在沙場廝殺中熬出來的境界,很了不起。”

    隋景澄有些疑惑。

    因為對於一位隨便斬殺蕭叔夜的劍仙而言,一位不過武夫三境的邊軍武卒,怎麼就當得起“很了不起”這個說法?

    陳平安說道:“天底下所有的山巔之人,可能絕大部分,都是這麼一步步走過來的。”

    兩騎並駕齊驅,因為不著急趕路,所以馬蹄輕輕,並不急促密集,隋景澄好奇問道:“那剩餘的人?”

    陳平安笑道:“命好。”

    隋景澄無言以對。

    陳平安說道:“有些東西,你出生的時候沒有,可能這輩子也就都沒有了。這是沒辦法的事情,得認命。”

    片刻之後,陳平安微笑道:“但是沒關係,還有很多東西,靠自己是可以爭取過來的。如果我們一直死死盯著那些註定沒有的事物,就真一無所有了。”

    隋景澄覺得有道理。

    可是一想到自己的人生境遇,她就有些心虛。

    陳平安笑道:“生來就有,不是更好的事情嗎?有什麼好難為情的。”

    隋景澄大概是覺得受益匪淺,沉默片刻,轉頭笑道:“前輩,你就讓我說幾句肺腑之言嘛?”

    陳平安說道:“閉嘴。”

    冪籬之後,隋景澄眼神幽怨,抿起嘴唇。

    兩騎繼續北遊。

    見過了狹路相逢的慘烈廝殺,後來也見過那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的美好畫面。

    還有一群鄉野稚童追逐他們兩騎身影的喧鬧。

    在一座名山大峰之巔,他們在山頂夕陽中,無意間遇到了一位修道之人,正御風懸停在一棵姿態虯結的崖畔古松附近,攤開宣紙,緩緩作畫。見到了他們,只是微笑點頭致意,然後那位山上的丹青妙手便自顧自繪畫古松,最後在夜幕中悄然離去。

    隋景澄舉目遠眺那位練氣士的遠去身影。

    陳平安則開始走樁。

    隋景澄收回視線後,小心翼翼問道:“前輩,我如果修成了仙法,再遇到那種邊境廝殺,是不是想救人就可以救人?”

    陳平安說道:“當然可以。但是你得想好,能不能承受那些你無法想象的因果,例如那名斥候被你所救,逃回了五陵國,那些諜報軍情成功交到了邊軍大將手中,可能被擱置起來,毫無用處,可能邊境上因此啟釁,多死了幾百幾千人,也有可能,甚至牽一髮而動全身,兩國大戰,生靈塗炭,最終千里餓殍,哀鴻遍野。”

    隋景澄黯然無聲。

    陳平安走樁不停,緩緩道:“所以說修道之人,不染紅塵,遠離人間,不全是冷漠無情,鐵石心腸。你暫時不理解這些,沒有關係,我也是真正修行之後,嘗試換一種視線,來看待山下人間,才慢慢想明白的。先前與你覆盤崢嶸峰山巔小鎮,你忘了嗎?那盤棋局當中,你覺得誰該被救?應該幫誰?那個愚忠前朝皇帝的林殊?還是那個已經自己謀劃出一條生路的讀書人?還是那些枉死在崢嶸門大堂內的年輕人?好像最後一種人最該救,那你有沒有想過,救下了他們,林殊怎麼辦,讀書人的復國大業怎麼辦,再遠一點,金扉國的皇帝與前朝皇帝,且不論人好人壞,雙方到底誰對一國社稷蒼生更有功勞,你要不要去知道?那些明明知曉真相、依舊願意為那個前朝皇子慷慨赴死的江湖人,又該怎麼辦?你當了好人,意氣風發,一劍如虹,很痛快嗎?”

    隋景澄輕輕點頭,盤腿坐在崖畔,清風拂面,她摘了冪籬,額頭青絲與那鬢角髮絲扶搖不定。

    陳平安來到她身邊,卻沒有坐下,“做好人,不是我覺得,做好事,不是我認為。所以說,當個修道之人,沒什麼不好,可以看得更多更遠。”

    陳平安取出那根許久沒有露面的行山杖,雙手拄杖,輕輕晃了一下,“但是修道之人多了之後,也會有些麻煩,因為追求絕對自由的強者,會越來越多。而這些人哪怕只是輕輕的一兩次出手,對於人間而言,都是天翻地覆的動靜。隋景澄,我問你,一張凳子椅子坐久了,會不會搖晃?”

    隋景澄想了想,“應該……肯定會吧?”

    陳平安轉頭望去,“這輩子就沒見過會搖晃的椅子?”

    隋景澄不說話,眨了眨眼眸,神色有些無辜。

    陳平安無奈道:“見也沒見過?”

    隋景澄有些羞赧。

    隋氏是五陵國一等一的富貴人家。

    陳平安揉了揉下巴,笑道:“這讓我怎麼講下去?”

    於是他收起了行山杖,繼續走樁去了。

    隋景澄有些失望,也有些沒來由的開心。

    她自己也想不明白,可又有什麼關係呢。

    反正距離綠鶯國那座仙家渡口,還遠著呢,他們走得又不快。

    她突然轉頭笑問道:“前輩,我想喝酒!”

    那人說道:“花錢買,可以商量,不然免談。”

    她笑道:“再貴也買!”

    結果那人搖頭道:“一看就是欠錢賒賬的架勢,免談。”

    隋景澄哀嘆一聲,就那麼後仰倒地,天幕中星星點點,如同最漂亮的一幅百寶嵌,掛在人間萬家燈火的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