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戲諸侯 作品

第九百八十一章 後生可畏

    陳平安就此離開衙署,上任寶溪郡太守傅玉,是京城世家子,他最早是跟著吳鳶一起來的小鎮,屬於最早進入驪珠洞天地界的大驪官吏,去年入京述職,升遷為詹事院少詹事,職掌左春坊,一等一的官身清貴。

    可惜傅玉不是科場進士出身,翰林院,也未曾像劉洵美這種將種子弟投身沙場,缺少這兩種履歷,對於傅玉未來的升遷之路,是一個不大不小的阻礙。

    屏南縣內有條河蜿蜒過境,河上有舟子撐船捕魚,山中竹筍抽時,春漲一篙添水面。

    今天傅瑚剛剛處理完一樁公務,不著急返回縣衙那邊,就讓幾個佐官胥吏先行打道回府,獨自坐在河邊開始垂釣,都是出門就備好了的。

    兄長傅玉,剛好比傅瑚年長一輪。長兄為父,再加上傅玉仕途順遂,平步青雲,所以傅瑚很怕這個平日裡總是不苟言笑的兄長。

    畢竟捷報處的一把手,也才正七品,又是個無實權的小衙門,跟那遍地都是郎中的南薰坊相比,一個天一個地。

    傅瑚一手持竿,另外手裡攥著個羊脂玉的手把件,手心輕輕摩挲。

    這次出京為官,離開那條本以為會在多待幾年的帽帶衚衕,屬於平調,不過處州本就是大驪上州,而屏南縣又屬於大驪王朝的上縣,成為這個縣的父母官,當然屬於重用了。傅瑚與那位槐黃縣的縣令,即便到了刺史府邸,與幾位太守說話,嗓門都是可以大一點的。先前等到公文傳達到捷報處,在那邊悠哉悠哉混日子的傅瑚一頭霧水,起先誤以為是父親、或是兄長傅玉,暗中加了一把勁,幫忙運作,才得了這麼個地方的實缺。

    結果吃完一頓年夜飯,與傅玉一起熬夜守歲的時候,傅瑚鼓起勇氣主動問起此事,兄長卻搖頭說不是他和家族的作為,直言自己只是詹事院少詹事,還沒有這本事,能夠靠著幾句話,就決定一個大驪上縣主官的人選。最後傅瑚就稀裡糊塗的,來這處州屏南縣走馬上任了,轄境內多山多竹林。

    傅瑚眼角餘光瞥見一個頭別玉簪的青衫男子,提著魚竿,腰繫一隻魚簍,緩緩而來,對方挑了個相鄰釣點,有借窩的嫌疑,一看就是行家裡手,傅瑚也不計較這些,天下釣客是一家,只要這傢伙別眼紅自己的魚獲,回頭往水裡砸石頭就行。看來對方就是個半桶水,拋竿散餌了半天,也沒條魚上鉤,主要是幾次提竿都有點著急了,不跑魚才怪,那人便放下魚竿,挪步來傅瑚這邊蹲著,伸長脖子看了眼魚簍,再與傅瑚對視一眼,雙方都懂,瞬間心領神會,各自點頭一下,都不用廢話半句,就算達成共識了,回頭傅瑚會從魚簍拿出幾尾魚,送給這個萍水相逢卻釣技不精的同行。

    如此一來,回家可以少挨頓罵。畢竟只要不空手而歸,還能怪魚情不好,與釣技關係不大。

    那人開始沒話找話,“這位兄弟,魚線打結很有講究啊,以前沒見過,一開始就是奔著三五十斤重的大青魚來的?”

    傅瑚笑道:“想學?”

    那人點頭道:“只要兄弟願意教,我就學。”

    傅瑚便乾脆收竿,與此人詳細講解繩結的訣竅,那人小雞啄米,嗯嗯嗯,看樣子是學到了。

    傅瑚之後再次拋竿入水,發現這傢伙也沒有想回去繼續釣魚的意思,忍不住笑問道:“老哥,放心,等會兒我收竿,肯定讓你隨便挑兩尾大點的魚,你總這麼盯著我算哪門子事,怕我提溜起魚簍就跑路啊?不至於。”

    蹲在一旁的男人卻笑道:“釣魚有三種境界,喜歡釣魚,釣不著魚。每次釣魚,總能滿載而歸。釣魚只是釣魚,不求魚獲。再往上,還有一層境界,可遇不可求,得看釣魚人的天資了。”

    傅瑚笑道:“哦?還有一層更高境界?怎麼講,老哥你說說看。”

    那人一本正經道:“比起釣魚,更喜歡看人釣魚。”

    傅瑚豎起拇指,哈哈笑道:“拐彎抹角,原來是自誇,老哥可以。”

    京城子弟,有那盛氣凌人的,也有傅瑚這般和和氣氣的,用傅瑚的話說,就是靠著祖輩混口飯吃而已,成天只會拿尋常老百姓找樂子,跌份兒。

    那人問道:“聽兄弟的口音,不像是我們當地人。”

    傅瑚點頭道:“京城那邊來的,做點小本買賣,混吃等死。老哥你呢,哪兒的人?”

    “槐黃縣那邊的,來這邊走親戚。”

    “槐黃縣?離著咱們屏南縣,可不算太近。”

    “不算什麼,以前當過窯工,經常上山砍柴燒炭,走這幾步路,都不帶喘氣的。”

    傅瑚笑道:“老哥聊天是要比釣魚強些。”

    那人也是個脾氣不錯的,被調侃一句反而蹲那兒傻樂呵。

    傅瑚就覺得這哥們,能處。

    傅瑚問道:“我姓傅,龍窯師傅的傅,老哥呢?”

    那人笑答道:“我姓陳,耳東陳。”

    傅瑚的家世,還沒好到讓他能夠擁有家族扈從的地步,家族供奉,自然是有的,只是哪裡輪得到他傅瑚,即便是兄長傅玉,除了出遠門,平時在京城裡邊也不會每天跟著個練氣士,再說了,在這處州,他傅瑚好歹也是個七品官,怕什麼。

    既然如此,牛氣哄哄個什麼勁兒,真有資格橫著走的,是曹耕心,劉洵美這種,他們走在意遲巷,篪兒街,老人都不太在他們跟前擺譜的。至於傅瑚,只要是能夠消磨光陰的活計,比如釣魚,還有鴿哨,傅瑚都喜歡,典型的不務正業,這就叫高不成低不就,胸無大志。

    陳平安說道:咱們處州,可是個很容易升官的好地方,老一輩都說這裡官運足,能出大官,而且口碑都不錯。”

    傅瑚撇撇嘴,“都說舊龍州,如今的新處州,各級官員精明能幹,要我看啊,真也是真,呵。”

    陳平安笑著說道:“就是?”

    傅瑚擺擺手,“不聊這個,老哥你個老百姓,我一個滿身銅臭的商賈,操這閒心不是吃飽了撐著嘛。”

    陳平安說道:“我猜傅老弟的大致意思,是覺得處州各級官員,太會當官了?骨子裡太把當官當回事了?事情也做,做得確實比別地官員更好,就只是官味重,骨子裡的官威大,讓人總覺得哪裡不對,嗯,就像傅老弟教我的魚線打結差不多,環環相扣。”

    傅瑚轉頭望向這個串門走親戚的男人,微有白髮,面相看著還是年輕的,所以不好確定真實年齡,傅瑚笑了笑,隨便敷衍一句,“大概不這樣,也無法做到官運亨通,對吧?”

    陳平安點點頭,“傅老弟能夠這麼想,不去當個縣老爺,真是可惜了。”

    傅瑚猶豫了一下,說道:“陳老哥,咱倆投緣,我就與你透個底,方才誆你了,其實我是在縣衙公門裡邊當差的,京城人氏,倒是沒騙你,上個差事,是在一個叫驛郵捷報處的地兒,坐冷板凳,老哥聽都沒聽說過吧?哈,清水衙門,名副其實的屁大地盤,誰要是放個響屁,整個衙門都聽得見。最大的官帽子,也才是個七品,戲文上邊說的芝麻官。”

    交淺言深,在哪裡不是忌諱。

    陳平安微笑道:“傅老弟說話也風趣,跟釣技一般好。”

    傅瑚懶洋洋道:“當個好官,不敢奢望,當個清官,摸著良心都敢說的。”

    但是接下來這個姓陳的當地百姓,所說一席話,聽得傅瑚頭皮發麻。

    只聽那人神色平靜,看著河面,娓娓道來,“功過分開算,上任刺史魏禮,其實是有失職之處的,不在事,而在教化。清平獄訟、籍帳驛遞、緝捕盜賊、河渠道路諸多事務,魏禮作為一州主官,當然都得管好,這是他的分內事,但是一州之政,按照大驪律,亦有宣風化以教養百姓的職責,這恰恰是京察大計和地方考評無法具體量化的,可能通過一州境內多了幾個科場舉子、進士,勉強可以看出些端倪,只是依舊遠遠不夠,郡守似乎是一親民之官,實則不然,作為封疆大吏的刺史大人,就更算不上了,一年到頭,見不著多少的老百姓,雖說職責所在,在督導,在引領,在統籌,在調和,只是一個朝廷的官衙運轉,只是從上到下,州府縣三級官員,總不能心裡邊,人人只在做官一事上下功夫,否則要我來看,一個越是官吏幹練、運轉快速的衙署,隱藏、遮掩錯誤的本事就越好,就越是神不知鬼不覺,在那官吏手段蠻橫的地方,老百姓受了委屈,至少誰都知道受了委屈,旁人瞧見了,心裡跟明鏡兒似的,但是在這處州,或者說以後的處州,可就不好說了,如車駕過路,自有人跟在車駕後邊,幫忙抹平痕跡,主官不欲人知,人便不知。上邊的朝廷廟堂,下邊的老百姓,都不會知道,唯有官員同僚、上下級之間,早有默契,就如你我方才相視一眼,便知‘規矩’如何。所以我可以斷言,如果以後的大驪朝廷,就是一個更大的處州官場,是很有問題的。在這件事上,前任刺史魏禮是留了一個看不見的爛攤子給了吳鳶。”

    傅瑚怔怔無言。

    讓他倍感震驚的地方,不在於對方一口一個魏禮、吳鳶,隨隨便便直呼其名,甚至都不在於對方那些的觀點。

    說實話,在京城官場,就說他當一把手的那個捷報處,私底下,說誰不是說,關起門來,罵幾句六部尚書又如何,我要是誰誰誰就如何如何的空話廢話大話,越是小衙門,相互信得過的同僚間,越是每天都有一籮筐。他傅瑚當年就特別喜歡跟那個悶葫蘆的林正誠聊這些。

    所以真正讓傅瑚覺得震驚的地方,在於此人這番話,恰好說中了傅瑚的一樁心事,終於讓他明白哪裡不對勁了。

    前不久一個刺史衙署專管文教的官員,喊上一州境內諸府縣所有的縣教諭,大致意思是刺史大人極為重視此事,專程騰出整個下午的時間,邀請諸位去衙署閒聊談心,刺史大人說了,大家可以暢所欲言,多談問題,多提意見,多說不滿意的地方……這些都不算什麼,最讓當時也在場的傅瑚覺得彆扭的地方,是那個官員,臨了一句,說這等機會,在往年在別地,可都是不常見的,諸位都是讀書人,應當珍惜這個機會,有幸見到了刺史大人,言語儘量簡明扼要,少攀扯那些無關緊要的,刺史大人公務繁忙……

    傅瑚倒是不懷疑那位從五品地方官的用心,肯定沒有什麼惡意,但恰恰是對方身上的那種“官味”,那種天經地義覺得官階、等級就是一切的官場氣息,讓傅瑚這個在京城見慣了朝堂權貴、大官威嚴的世家子,都覺得極其不適應。

    好不容易才回過神,傅瑚苦笑道:“孃親唉,陳老哥,這種話可別亂說,說了也就說了,這兒就咱哥倆,你說過我聽過就算,假裝啥都沒發生,千萬千萬別外傳!”

    你一個“老百姓”,可以不當回事,我也不管你到底是膽大心更大,還是讀過幾本書就喜歡扯這些有的沒的。

    可我傅瑚好歹是個正兒八經的縣令,雖說肯定不至於因言獲罪,但是被官場同僚聽去了,還不得一年到頭被穿小鞋?

    見那人笑了笑,傅瑚就愈發心裡邊打鼓,莫非是個混山上的?畢竟這處州境內,山上修道的神仙確實為數不少。

    傅瑚說道:“話說回來,陳老哥,就衝你這份見識和氣魄,要是去當官,當個縣令屈才了,得是府尊起步!”

    陳平安微笑道:“傅老弟的眼光,比釣技更好啊。”

    傅瑚樂得不行,不再那麼心絃緊繃。

    接下來見那人蹲著,雙手插袖,輕聲道:“傅老弟,我覺得這樣不對,遠遠不夠好,你覺得呢?”

    傅瑚嘆了口氣,“陳老哥,還來?!那我就真得勸你一句了!”

    那人主動接話道:“別鹹吃蘿蔔淡操心?當著平頭老百姓,操著朝廷一部正堂官的心思?”

    傅瑚大笑不已,伸出手拍了拍那人的肩膀,“知道就好,知道就好。”

    “傅老弟,可曾聽說南豐先生?”

    傅瑚搖搖頭,打小就不愛讀雜書,對付那些科場典籍就已經夠累人了。

    “那我跟你推薦這位老先生的幾篇文章,估計你會喜歡,《越州趙公救災記》和《宜黃縣學記》,我覺得這就是天底下最好的道德文章,當然,這只是我個人見解。”

    傅瑚無奈道:“好的好的,有空就去翻翻看。”

    你咋個還跟我較真了呢。

    接下來這個姓陳的,倒是不客氣,扯起傅瑚的魚簍,就開始“搬魚”了。

    得嘞,估計就是個在科舉一道比較時運不濟的窮書生,酸秀才?

    虧得自己方才還覺得對方是個山上修道之人。

    傅瑚忍不住打趣道:“陳老哥,魏大人如今在京城可是當了大官,新任刺史吳大人,更是厲害得很,以後有機會見著他們,敢不敢當面講這些話啊?”

    那個長褂布鞋的男人,已經走到自己位置,手持魚竿,繫好腰間魚簍,微笑道:“也就是咱哥倆投緣,蹲著聊天也是開心事。”

    “換成魏禮和吳鳶他們兩個,這些個道理,我坐著說,他們得站著聽。”

    傅瑚聞言再次無言,朝那傢伙豎起大拇指。

    好傢伙,看把你牛氣的,你姓陳,咋個不叫陳平安呢?!

    說話這一塊,我傅瑚算是服氣了,還是陳老哥你更高。

    “歡迎傅老弟去落魄山那邊做客,我家有座黃湖山,魚更大。”

    那人與傅瑚揮手作別,笑道:“對了,我叫陳平安,耳東陳,平平安安的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