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戲諸侯 作品

第九百五十一章 見麒麟

    否則按照道祖的推算,只要再給陳清都兩三千年的煉劍光陰,就有機會成為那個“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十五境純粹劍修。

    前無古人,是因為那些有望躋身此境的劍修,在遠古神靈的壓制下,都死在半路上了。

    後無來者,是一旦陳清都躋身此境,就像一人獨佔整條劍道,站在一座獨木橋上,無路可讓。

    至聖先師曾經帶著禮聖,一起去劍氣長城勸過陳清都,但是勸阻無果。

    陳清都只用兩句話就將兩位“書生”堵了回去。

    “我們劍修未必要做最對的事情。”

    “你們讀書人,記得信守承諾。”

    龍君原本對於劍修淪為刑徒,就極為不滿,故而那場遠遊,龍君就根本沒有想過活著返回劍氣長城。

    他是準備以純粹劍修的身份,而不是什麼劍氣長城的刑徒流民,龍君要用一種轟轟烈烈的方式,為自己的人生落下帷幕。

    所以“身死”之後,對那座劍氣長城也好,對陳清都這位曾經並肩作戰的老友也罷,龍君都已經不虧欠半點。

    龍君的本命飛劍,名為“大墟仙冢”。登山一役,加上登山之前,人間大地之上的前輩劍修,死無葬身之地,不計其數,他龍君能夠以本命飛劍作為墳塋,已算幸事。

    而觀照擁有一把更加特殊的本命飛劍。

    一萬年之前的那兩三千年裡,被遠古神靈針對最多的劍修,正是擁有一把本命飛劍“光陰長河”的觀照,甚至沒有之一。

    所以觀照的修道路程,最為坎坷,兇險,為觀照護道的劍修,絡繹不絕,前赴後繼,光是遠古“地仙”劍修的隕落數量,就多達雙手之數。

    至聖先師收起思緒,問道:“若是追本溯源呢,山有來龍水有源嘛。”

    陳平安說道:“當年李先生與小暖樹說了個道理,雖然是旁聽,不過在那之後,我就一直記著。”

    福祿街李希聖,曾經去泥瓶巷找過陳平安。

    當時陳平安是第一次遠遊歸來,身邊多了青衣小童和粉裙女童。

    那次李希聖教給了習慣“說話不把門”的青衣小童,一個道理,說世間所有文字,都是有力量的,字組詞,詞串聯成句,語句接連成文,大道就在其中。

    這句話,陳靈均沒當真,左耳進右耳出了。卻讓陳平安記憶深刻,雖然沒有被篆刻在後來的竹簡上邊,但是始終牢記於心。

    之後小暖樹還壯起膽子,與那位讀書人,問了一個她心中疑惑許久的問題,為何讀書之時,突然間就好像不認得某個字了,會覺得陌生。

    李希聖笑著給出答案,說那是因為某時某刻,書上的文字,被某些聖人偷偷借走了。

    那會兒的小暖樹,顯然不太相信這種神神道道的說法,她便直接出言反駁李先生了,在某個旁觀者眼中,就是把李先生給“教訓”了一通。

    這可是難得一見的稀罕場景。

    在那之後,祖宅在泥瓶巷的南婆娑洲劍修曹峻,隨便用了個“太歲頭上動土”的藉口,要找陳平安的麻煩。

    結果這位如今仙都山的末席供奉,那次就跟主動攬事的李希聖,在小巷裡邊,狹路相逢,各自不願讓路,就打了一架。

    一個只是觀海境練氣士,一個卻是自稱境界在“八,九”之間的劍修,曹峻之所以有此古怪說法,是因為當時他的金丹境,名不副實,因為劍心崩碎了,一顆道心稀爛,心相景象淪為滿池枯荷。要知道在劍心崩碎之前,曹峻在那南婆娑洲,練劍資質之好,是首屈一指的劍仙胚子。

    只是一個再半吊子、再紙糊竹篾也還是金丹境的劍修,竟然在一個六境修士那邊,不管如何傾力出劍,還是落了個無功而返的下場。

    而那場切磋鬥法,當年陳平安只是看了個大概,隨著眼界越來越寬闊,尤其是等到自己成為劍修之後,就越發感受到其中的不同尋常。

    一位非劍修的練氣士,面對一位劍修問劍,而且境界比對方更低,竟然能夠穩操勝券?

    當年李希聖那場氣定神閒、看似極為遊刃有餘的接劍,就像交給未來的劍修陳平安,一個無聲道理。

    既然劍修一劍可破萬法。

    破解之法,就“很簡單”了,只需要積攢出一萬零一法。

    在未來歲月裡,陳平安覺得最為接近李希聖那種“境界”的兩場架。

    一次在劍氣長城的城頭茅屋附近,一次是在城外戰場。

    曹慈的拳法。

    斐然的劍術。

    不光是他們的那種未卜先知,料敵先機,與當年李希聖的術法極為相似,還有一種從曹慈、斐然身上散發出來的氣勢與境地。

    無需陣法,神通,飛劍,完全不用任何外物加持,便能夠自成小天地。

    而打架之外,猶有兩人,也會帶給陳平安這種感覺。

    在落魄山竹樓二樓,為自己教拳的崔前輩。

    以及坐在棋盤前準備落子的崔東山。

    修道之人,都說人身小天地。

    但是這幾位,彷彿他們自身即是大天地。

    至聖先師想起當初在小鎮那邊,一本正經的青衣小童,好心好意奉勸道祖一句,“道祖”這個名字太大,最好改一改名字。至聖先師忍俊不禁,笑著打趣道:“你們家那位景清道友,有點道行的。”

    陳平安倍感無奈,自嘲道:“像是請了個小祖宗回家。”

    不過說這句話的時候,年輕山主的眼神溫柔。

    在落魄山,哪怕陳平安當慣了甩手掌櫃,但是隻要每次返鄉回家,就沒有年輕山主不知道的小道消息。

    明面上功勞都是小米粒的,其實陳靈均也是不容小覷的幕後功臣,一個勤快巡山,一個喜歡閒逛,所見所聞,都藏不住話。

    至聖先師說道:“陳靈均當初去北俱蘆洲大瀆走水,覺得自己犯了錯,好像不是想著隱瞞什麼,而是想著早點回鄉,大不了在你那邊挨頓罵,心中一顆大石就算落定了。要知道一般人犯了錯,不管大小,總會希望是天不知地不知,最好是神不知鬼不覺,這是人性。”

    陳平安疑惑不解,不知為何至聖先師會聊起陳靈均。

    至聖先師問道:“陳靈均要麼要面子,唯獨在你這邊,他好像完全無所謂面子不面子的,你知道為什麼嗎?”

    陳平安還真沒有想過這茬,略作思量,試探性答道:“因為我走過書簡湖。”

    所有落魄山的人,修士也好,武夫也罷,極有默契,好像都會刻意繞開那座書簡湖,從不去觸碰這個話題。

    越是無瑕之人,旁人與之相處,無形壓力越大。

    尤其是陳平安這種心思細微之輩,而且自年幼起,泥瓶巷的孤兒,一輩子都在孜孜不倦追求“無錯”二字。

    一個經常喝酒卻一次都沒醉過的人,是很可怕的。

    正因為那些人生路上的一個個遺憾和過錯,是那些不為人知的問心有愧,才讓陳平安變成了一個極少醉倒、可終究是會醉酒的善飲之人。

    至聖先師說道:“除此之外,還有一層用意,崔瀺知道形勢緊迫,來不及用一種相對溫和的手段了,他就乾脆先幫你在心路上狠狠砸出一個無底洞,再逼著你拿其它東西去填補這個巨大的窟窿,至於是用良知,愧疚,還是用某種更加融洽的學問,總之不管是什麼,都有了個去處。”

    至聖先師有意說得含蓄幾分,其實崔瀺就像是用了一種與“查漏補缺”反其道行之的手段,說是鑿出一口水井,並不恰當,根本是直接將陳平安心境之內,硬生生鑿出一座無水之心湖。至於縫補一事,靠你陳平安自己。難熬?受著!

    不然以陳平安原本的道心,是承載不住那份神性的,準確說來,心中善惡兩條線極為靠攏的陳平安,是太過契合神性了,越修行,越登高,人性越是向神性靠攏,這是一種不由自主的大勢所趨。就像先前至聖先師先前以拂塵畫圓論道,有意詢問陳平安最終有幾種可能性,陳平安答不上來。在至聖先師看來,一個不小心,極有可能就是隻有一種結果,登天而去、佔據舊天庭遺址的周密,反而輸給看似留在人間、輸了先手的陳平安,因為後者的神性變得更為粹然。

    藥鋪的那個楊老頭何嘗不是在賭?而且不會輸。無論那個將賭桌上所有神性都收入囊中的陳平安,不管陳平安這場人性與神性的拔河,是輸是贏,在楊老頭眼中,都是左手進右手出的事情,都還是那個一。昔年的男子地仙之祖,十二高位神靈之一,手握一座飛昇臺的青童天君,苦苦守候一萬年,不算白忙一場。

    所以崔瀺才會早早出手,那麼陳平安有朝一日,當真成為那個一之後,成功歸攏整座露珠洞天所有爭渡之人的神性,成為賭桌上最後留下的那個人,大部分的粹然神性,即便是原本不可控的,大不了就是神性宛如一條瀑布垂瀉,從天而墜,灌注心湖其中,論事,既省心省力,論人,又能裨益修行。

    至聖先師突然又問道:“有沒有想過為什麼崔東山會怕李寶瓶?當年你們去大隋書院求學,崔東山在紅棉襖小姑娘那邊,始終打不還手,罵不還嘴?”

    陳平安愣在當場,又是一個好像從未深思的問題。

    然後陳平安很快就神色複雜起來。

    第二次遊歷劍氣長城,與師兄左右在那邊重逢,其實最早,一個不認那個小師弟,一個也不覺得他就是自己的大師兄了。

    但是陳平安對“欺師滅祖”的大師兄崔瀺,才是最為心情複雜的。

    “因為李寶瓶與寶瓶洲,是那種休慼與共、福禍相依的關係,你以為‘桃代李僵’一事,又是誰的手筆?”

    至聖先師一語道破天機,“白玉京大掌教寇名,志向高遠,一氣化三清,要以三種身份,最終真正融合三教學問根祇,神誥宗周禮是道士,福祿街李希聖是儒生,崔瀺就是算準了李希聖明知道事實真相,依舊會護住妹妹李寶瓶的安穩,李希聖如此選擇,那麼白玉京呢,甚至是青冥天下?你信不信萬一寶瓶洲戰事不利,守不住大瀆和陪都,大驪鐵騎不得不退守北地京城,李寶瓶再有個好歹,李希聖會直接一路破境,一天之內重返十四境,選擇直面周密?屆時師弟餘鬥,與陸沉,又會作何選擇?甚至是道祖有無可能為這個最寄予厚望的首徒,破例出手一次?”

    “不一定。”

    至聖先師緩緩道:“但是崔瀺只需要有這個‘不一定’,就足夠了。”

    “所以當年齊靜春說那句‘君子可以欺之以方’,既是說給你這個小師弟聽的,也是說給大師兄崔瀺聽的,是希望後者的事功學問不要太走極端了,做事情稍微講一講分寸,要近乎人情。可惜崔瀺不聽,如果說句‘近乎人情’的,還真怨不得他,一個都不給自己留半點退路的人,我們又能要求崔瀺多做什麼呢。”

    至聖先師雙手負後,抬頭望天。

    一個昔年的浩然賈生,曾經的蠻荒周密,如今的天庭新主。

    憑藉一己之力,能夠讓三教祖師不得不聯手對付。

    陳平安沉默許久,問道:“算不到嗎?道祖都不行?”

    至聖先師搖頭道:“還真就算不到。有些事,極為錯綜複雜,如果大道推演一事,只是演化出幾百、幾千條路一條道走到底,數量再多,都不難,那麼隨便一個上五境修士,都可以跑去當陰陽家了。難就難在人心一動天心即移,打個比方,只說五彩天下馮元宵這類事,道祖當然可以算得到她的出現,咱們再假設道祖小家子氣點,一定要針對她,那麼道祖就等於與整座五彩天下的大道作抗衡,註定吃力不討好的,只會按下葫蘆浮起了瓢。”

    “畢竟與當初那位兵家老祖,就不是一碼事。”

    “可若是我們幾個,各自道化一座天下,只說在自家地盤,當然也就算無遺策了。”

    “我覺得沒什麼意思。道祖認為知止天下將自正。佛祖覺得眾生成佛是自己事。反正我們幾個,作為人間最早的‘道士’,都覺得道在天下。”

    陳平安驀然眼前一花,異象一閃而逝,隨即道心震動。

    再凝神定睛望去,已經不見蹤跡。

    剛才彷彿看到了一頭傳說中的……麒麟,從視野中一掠而過。

    至聖先師神色從容,灑然笑道:“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愣著作甚,再來壺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