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向天宏 作品

第49章 浮想聯翩

 柳明在未來東陽市時,他是不知道雕刻廠的存在,長大後,他聽了柳婷談及過這金尊觀世音菩薩雕像。那年,在華東六省一市一次雕刻行業廣交會上,唯獨這款精品脫穎而出,倍受來自四面八方商家好評和青睞。毛氏雕刻廠就是那次才嶄露頭角,一奪雕刻工藝品一等獎,毛氏雕刻廠開始走向了成功的輝煌。

 提出這金尊觀世音菩薩,出於毛氏雕刻廠老廠長毛伯賢之手。在《邱氏雕刻譜》上有所記載,也是邱氏家族是得意之作。

 人都是自私的,這也人生存的本能。當年,毛伯賢跟隨師父邱老五,邱老五私心,他只是讓毛伯賢在雕刻金尊佛像,只讓他弄半成品,懂一點皮毛。毛伯賢為了表現自己的能耐和技術,他偷偷地從倉庫裡拿了一尊樣品,在宿舍內,除了白天上班,晚上學習,通過他細心觀察和琢磨,他知道一些雕刻觀世音菩薩技巧。

 成功的精品,不可能就是毛胚。還需要認真細緻地打磨,上色,再上色。色調更是馬虎不得的功夫,色調好壞取決的配料的搭配,這是最關鍵的。這意味著工藝產品達到極精緻程度衡量標準。

 《邱氏雕刻譜》有文字記載。木雕製做一道工序記錄非常清楚。通常包括一些木活、旋活、鎪活、鑿活、鏟活、銼活、磨活、上色、燙蠟、油漆。《邱氏雕刻譜》全方位地介紹了各種活的手法。木活,指木工配合製作根雕、樹雕等組件,傢俱的組件,圓雕的基本輪廓,方雕板狀基本輪廓等等。旋活,指純木旋工配合製作待雕組件,有車床,如筆筒的木質外型及木質內膛,木座的面子、樑子、牙子、縮腰、鼓脹等等。鎪活,指用普通的鋼絲鋸按師傅設置的圖案,慢慢地鏤空好各種圖案的花板,有山水圖案和花鳥圖案以及文字圖案,使之達成近似於與圖畫剪影效果待雕刻備用。鑿活,是藉助於工具,用鑿活鑿子和拍斧或敲錘,先去荒料鑿出基本形狀,在細鑿至作品基本上慢慢地打磨成型為止,為鏟活和派活做好精雕準備工作。鏟活,也是藉助工具,用鏟活鑿子進行細加工,鏟到沒有一絲荒料並達到設計要求的精氣神,再用溜鉤派活至最佳效果為止。銼活,這套工序最關鍵,用鋼鐵銼,在鑿好的圖案輪廓上一絲不苟地銼。在此說明,尤其是對於那些山水、花鳥的鏤空技術,比如雕好花板再進一步加工,那麼鋼鐵銼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磨活,先用粗沙紙打磨,統傳的作法先過水使木刺炸起,再用砂紙或銼草磨出漿使木雕表面光潔,最後用細沙紙打磨,還用高標號的水砂紙代替打磨,打磨出來的成品其效果達到栩栩如生的地步。上色,這是最不可忽視技術。同時這是很深的技術學問。比如一件雕刻好後作品,上色各種各樣的色調,上色時要根據圖案的色彩進行。在上色之前,那就不得不談到怎麼樣配料?所以配料好恰到好處,上色時認真小心,細緻,如果過水後也會出現色差,全靠有經驗的漆工把深色變淺或把淺色變深,使之顏色一致,才是成功的精品。最後一關那就是成品燙蠟,這不但增添工藝品美觀,也顯示出工藝美術品亮度。所謂蠟活是高檔工藝品的表面處理方法之一。在雕刻這門技術中,傳統作法是用川蠟和蜜蠟。不過也不是千篇一律的,也要根據不同的季節調配不同的配方製成臘膏,還是根據雕刻木質紋路,儘量保持木質自然紋路,這樣會使雕刻品自然,不矯揉造作,且有質感。木質雕刻一套傳統工序在《邱氏雕刻譜》記載著。當年,邱老五看見徒兒毛伯賢功夫了得,他才以此譜不翼而飛為藉口攆走了毛伯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