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3章 御駕親征中亞


                 趙桓穿越過來之後得知宋朝的最快速度只有六百里,在他開始大規模修建交通的時候,就專門在交通道路上設置了驛馬專用道,佔整個道路的大概三分之一。

  相當於後市的高速公路的應急車道,只是這個車道是全封閉的,有一人高的柵欄與主道隔離開,方便驛馬奔馳。

  而且道路比較寬,即便是相對而行的兩匹驛馬,也能夠輕鬆交錯,不會撞在一起。

  而且驛馬有馬鈴,很遠就能聽到,就能注意避讓對方的驛馬。

  趙桓還專門讓文思院研究了用於驛馬快速奔馳的柏油路面,普通的柏油路面比較硬,主要是用於車馬和人行走。

  而驛馬為了達到更快的速度,增加摩擦力防止摔倒,使用的柏油路面結構會比普通的的路面要柔軟一些,這樣馬蹄踩在上面能吃得住力,奔跑速度就更快。

  並且趙桓還縮短了驛站之間的路程。將唐朝規定的三十里縮短到了二十里,上坡彎道多等處則縮小到十五甚至十里,就是為了讓馬能夠以更快的速度奔跑。

  縮短驛站間距之後,就能更頻繁地更換馬匹,以保證馬的速度。

  按照驛站的規矩,每到一個驛站,要更換馬匹,若干驛站後要更換騎手,晝夜不停風雨無阻,白天掛鈴晚上舉燈。

  趙桓還規定了嚴格的巡查制度,專用的驛馬奔馳道路是嚴禁其他車馬和行人通行的。

  一旦發現擅自侵佔驛馬專用道路,巡視的兵卒可以當場擊殺。

  而且驛站與驛站之間的道路有巡視的甲兵會定期巡查,發現隱患及時處理,以保證驛站的快捷。

  在通往高昌烏城的這條道路上實施了這些規則之後,速度比之前更是大為提升。

  之前速度就已經被趙桓升到了每一晝夜可以奔馳八百里,號稱八百里加急。

  而現在,在通往烏城這條路上進一步提升了驛站的密度和驛道的寬度等,以及路面的軟硬程度,各方面提升了驛馬奔馳的速度,真正實現了千里馬的日行千里,夜走八百的行駛速度。

  當然這不是一匹馬,而是無數的馬接力賽的奔跑得到的。

  趙桓之所以特別重視驛馬的建設,就是因為他將來要征戰世界,而在這個時代電沒有發明之前,只有靠馬來傳輸才是最可靠最穩妥,也是速度最快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