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通貨緊縮的後果


  趙桓說道:“打個比方,如果你是作坊主,你生產一把鋤頭原來可以賣一百文,現在只能賣七十文,那麼你還有動機去繼續生產嗎?”

  李若水微微一愣,搖了搖頭:“如果還有利潤可掙,可能還會繼續生產,但是肯定沒有以前那麼有動力了。”

  “你說的沒錯,價格下降對於生產者來說不是好事,就像糧價下降,對農民不是好事一樣。

  《賣炭翁》裡就曾經有一句名言‘心憂炭賤願天寒’,擔心碳價格下降,希望天再冷一點,就能賣出好價錢。

  如果價格大幅下降,賣炭翁也就沒有興趣再去燒炭南山中了,因為賣不出什麼錢了。

  其實,歷朝歷代都程度不同地出現通貨緊縮,這主要是因為金銀銅錢作為貨幣存在天生的缺陷,就是總量經常不夠,不能滿足市場對貨幣量的需求。

  朕曾看到過一則故事,說有個皇帝,因為看到了紙幣濫發,短時間之內紙幣鉅額貶值,辛辛苦苦掙的財富一夜之間化為烏有,而使得很多家破人亡。

  於是這位皇帝登基後就下決心不用紙幣,可是由於經濟的發展,錢遠遠不夠用,金銀銅錢市場上流通的錢太少了。

  以至於這位皇帝最後不得不下令各家各戶有銅器的都要拿出來鑄成銅幣在市場上流通,否則要治罪。

  用了這樣嚴苛的法律,結果銅幣依舊遠遠不能滿足市場需求,最後沒辦法,只好下令重新印紙幣。

  結果又因為沒有足夠的金銀銅錢作為準備金,紙幣發行太多太爛,百姓拿到紙幣無法兌換成銅錢。

  對紙幣失去了信心,國家信用喪失,使得這次發行紙幣又最終跟蔡京是同樣的結果,除了讓很多百姓因為持有紙幣而使得財富一夜之間全部蒸發而家破人亡之外,沒有帶來什麼好處。

  這位皇帝之後的皇帝也沒有處理好紙幣濫發的問題,最終成為這個王朝走向覆滅的一個重要原因。”

  李若水腦海中一直在思索官家說的是哪個朝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