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朕不求他們

  拿到這檢舉材料,孟忠厚看後不由連連倒吸涼氣,隨後叫鄭紳先寫認罪書,自己要去請旨。

  孟忠厚進皇宮面見皇帝時,皇帝卻正在衝著皇后、賢妃和李清照三個人發火。

  他當然不是因為她們三個做錯了什麼而訓斥他們,而是滿朝文武上的摺子和隨後發生的事讓他大為惱火,就差沒破口大罵了。

  這還得從幾天前說起。

  幾天前。

  趙桓在朝會上讓所有的文武大臣都對發行紙幣以及國家的財政該如何掌控這些問題上摺子說明各自觀點,大臣基本上都寫了,有的還寫了洋洋灑灑上萬字。

  這些摺子源源不斷送到福寧殿案頭。

  根據趙桓的要求,朱皇后、黃賢妃和李清照幫著趙桓先進行初步審閱,並將有實際建議的摺子清出來,並做好批語。

  對那些空洞無物,只會說大話表決心的就放在一邊打個圈,表示看過就行了。

  結果趙桓忙完別的事來到福寧殿,看到這堆摺子的時候簡直哭笑不得。

  因為言之有物,有具體可執行措施的摺子只有寥寥二十來份,其餘的數百份全都是引經據典的長篇大論發表感慨,完全都是些廢話、套話、空話。

  言之有物的二十多份朱皇后、李清照和黃賢妃都看過,寫了批語。

  趙桓一一都看了,特別把兩府宰執以及六部九卿這些官員的摺子都仔細看過。

  除了戶部尚書梅執禮等少數幾個人能說出些具體舉措之外,其他的包括李綱等大臣都沒有能說出具體舉措。

  這也讓趙桓進一步認識到他手下的這些官的確都是正直的官員,但是在經濟這一塊並不擅長。

  他手裡不缺正直的大臣,缺的是理財的官。

  可是,他現在需要的就是理財的官,而且越多越好,他不需要整天之乎者也的大鴻儒,要的是能幫他理財,管好財政稅收的專業人士。

  當務之急,還需要無數動財政的能臣來擔任全國各州縣皇家金行的負責人。

  因為紙幣要推廣,必須要有專門的皇家金行去做這件事,並且金融管理都要各州縣皇家金行去實施。

  比如貨幣的兌換,收取商業銀行交納的存款準備金,對商業銀行進行貸款的發放和貸款應用的監督等等。

  這些都是非常專業的知識,需要有經濟頭腦,有理財能力的人才能夠堪當此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