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泡泡 作品

第一卷 第558章雲鶴脫藩籬

徐鶴隨手寫下:“德進於天下,統言之而知人皆可以行道矣!”

什麼意思?

“德”作為天下古今同得之理,總而言之,說明了人人都能踐行人倫之道。

也就是上面說的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

君君臣臣嘛!

程朱理學嘛,我也很拿手的……

寫完破題,徐鶴並沒有接著往下寫。

因為首藝最為重要,也是十八房官和總裁官最看重的一篇文章。

其次是四書題。

再次五經題。

參加考試的舉人一萬多。

十八房的閱卷官能看得過來嗎?

看得過來,也看不過來。

首先,這些人會死盯首藝。

如果第一篇做得不好,那就基本上廢了。

如果第一篇能入眼,那接下來,房官就會看你的四書題。

四書題這麼多,一下子肯定看不出個子醜寅卯的。

所以,人家會挑重點。

什麼是重點?

破題。

破題很好,全篇又沒有什麼錯誤、犯諱、反動的言論。

那你的成績就向上拔高了一大截。

最後再看五經題。

五經題也沒有問題,破題也不錯,那基本上就會被十八房考官推薦給總裁官閱覽了。

總裁官和同考官再按同樣的流程篩選一遍。

挑出其中文理精奧的,條理通順的,按照經典來的拔為上等。

這樣的文章就肯定高中無疑。

所以,解決問題要分清主次矛盾,然後再分析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梯次解決。

徐鶴的初中政治課那可不是鬧著玩的。

《論語》題:“甯武子邦!”

徐鶴破題:“大夫非僅以愚稱,而愚之所全大矣。”

這個地方就有意思了。

甯武子是春秋時為國的大夫。

但八股文破題不能出現任務的名字,需要用代稱。

比如孔子用【聖人】,顏、曾用【大賢】、【亞聖】,齊桓公、晉文公用【霸主】,子產用【鄭大夫】。

甯武子是一個處世為官有方的大夫。

當形勢好轉,對他有利時,他就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智慧,為衛國的政治竭力盡忠。當形勢惡化,對他不利時,他就退居幕後或處處裝傻,以便等待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