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泡泡 作品

第一卷 第553章 讓人神經緊繃的會試

那是不是代表,在皇帝的心中,秦硯已經……

京城中最近關於秦硯失去聖心的流言甚囂塵上。

不過,很快,皇帝就親自下旨,以秦硯勞苦功高的名義,賞賜了一些東西,這才讓京城的流言漸漸消弭!

當然,讓大家打消疑慮的除了皇帝下旨之外,其次,身為鴻臚寺左少卿的秦闕擔任了今科會試的執事官也是部分原因之一。

會試的執事官的崗位與職責大致跟鄉試差不多,但官銜上卻比鄉試要高很多,畢竟是大魏朝最高級別的考試。

當然,以秦闕的身份,總提調官兼知貢舉官他肯定是沒資格了。

這本來應該是邱騰這個禮部尚書的位置,但現在邱騰成了總裁,這個位置被禮部左侍郎給佔了。

監試官又是監察系統官員的專用位置。

最後秦闕只撈到一個受卷官噹噹。

大魏朝的會是考法也跟鄉試差不多,但還是有一些區別的。

考試一共三場,每場一天,分別是二月初九、十二、十五這三天。

考試前兩日,要張貼席舍圖,都是按照報道順序安排的坐席,這就跟鄉試有很大不同了。

另外還有一點不同,就是考試當日清晨,應試舉人“逐名挨次點入,審視齊藤,細加搜檢”,但這僅限於撩起你的發巾,摸摸你身上有沒有夾帶便可。

不必脫衣露體,致損士氣。

卷子是禮部印製的,但這時考官還沒有公佈考題,不過禮部刊印試卷的人,以及所有跟考試相關的官員、吏員此刻都已經進了考場,而且也要鎖院的。

舉人的筆墨硯是自備,每場草卷、正卷各十二張,首書姓名、年甲、籍貫、三代、本經,字體一律次第楷書,草隸等體一例罷黜!

而且,每個舉人面前都有一名軍士看守!死盯的那種。

總之,規矩繁多,最後兩天,徐鶴他們壓根就不是在溫書,而是在查看大理寺那個司務寫給他們的【注意事項】!

就說,這能不讓人緊張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