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泡茶加冰 作品

第418章 兄妹

但她的眼神還很好,清楚看到那些百姓的衣服雖補丁明顯,但至少跟衣不蔽體蓬頭垢面沒什麼關係。

而且她也並非不諳世事,母親的隨口所言,父親的夙夜憂嘆,她皆能懂其中一二,因而躊躇了一下便猜測道:

“應是……尚可?”

“何止尚可?”習珍搖搖頭感慨道:

“這些百姓與北地屯民相較,幾似老爺。”

諸葛喬略微頷首,諸葛果半懂不懂。

習珍此次是這支小隊的統領,因此並無許多餘裕,最終只是交代了一句:

“此次北上,且看便是,北地生民皆翹首以盼玄德公掃清寰宇,安能弗民願也?”

習珍暫時離開了,去前方呼喊著令斥候出行,務必要察明周遭不可有危。

諸葛果則是看著那些對車隊指指點點的當陽百姓。

他們腰桿挺的不是很直,但一個個指著將旗時瞬間迸發出的快活姿態清清楚楚。

諸葛果抬頭望去,車隊一左一右有兩個擎旗騎士,左騎擎“漢”右騎擎趙,兩杆旗幟被寒風吹得獵獵作響。

諸葛喬跟著一起抬頭,感嘆了一句:

“倒是好東風。”

諸葛果此時正處於對什麼事都很好奇的時候,於是便問為何這麼說。

“二月風乃建卯之風。”

諸葛喬溫言解釋道:

“建卯之風最兇者,當屬西風北風,分屬秋冬二令。”

“若起西風北風,則陽氣不勝寒氣總至,致使寇戎來徵、民多相掠。”

“建卯之風若是由南至北的南風,則數月連雨恐有水患。”

“如今刮東風,乃太史公所贊明庶之風,明庶風起則萬物盡出也。”

於是諸葛果兩個眼睛也彎成了小月牙,讚道:

“大兄多博識也。”

“那這二月起東風,便是風調雨順之兆。”

諸葛喬也禮貌回贊:

“吾妹聰慧。”

乘著東風,一行人也相當順利抵達襄陽。

進城前諸葛果略有好奇:“那牆上繪的猛將是誰?”

諸葛喬尋思了一下,猜測道:

“或為黃老將軍?”

諸葛果看著那牆上粗獷線條勾勒出來滿面兇威的老將,再想想那一臉慈祥彷彿鄰舍老翁的黃忠,一時間“噗嗤”笑了出來:

“黃老將軍若是知道,不知會不會不悅。”

“黃老將軍……”

諸葛喬則是略有擔憂,老將軍雖看起來精神矍鑠,但終歸上了年歲,而從前歲至今可謂戰亂綿延不絕,不知老將軍身體能不能吃得消?

對黃月英一行人來說,在襄樊更似在遊玩。

先是在襄陽休息了一日,隨後便是渡漢水在船上觀賞了一番樊城臨江的南牆上林立的巨弩矢,感嘆那荊襄戰事的激烈。

隨後繞行至樊城東,數里墳塋旁已經新立起來了一座靖安祠。

由黃月英領著,諸葛喬和諸葛果也面有肅穆之色,認真給這座祠堂祭祀了一番。

而對諸葛果來說,從渡過漢水之後,百姓間的氣氛便已截然不同。

漢水南皆城泰而民安,東風徐徐似有暖意燻人。

漢水北則似鐵蹄錚錚,靖安祠側刮過的東風也似金鐵交鳴之聲。

無論是樊城南牆上未拔掉的弩矢,還是這打理得頗為乾淨認真的靖安祠,皆在訴說著戰爭從未遠去。

而隨著一路繼續向北,這片與江陵周遭截然不同的景色也與諸葛果那已經模糊的幼時記憶慢慢重合,頗有一點大同小異的意思。

父親被玄德公請至新野拜為軍師,她隨父親母親一起過來此地時不過六歲。

但安定了不過一年後,姓曹的來打荊州,諸葛果也只能隨著玄德公和父親著急忙慌的南逃。

時過境遷已是近六年過去,曾經南渡如今北歸,又是曹軍來襲,又是人心思動,又是如臨大敵。

不同的是這荊北的百姓眼中已無懼意,顯而易見的疲憊之下,神色近乎麻木。

到了這裡已有擎關字旗的精騎在此等候,與習珍交接。

雙方拱手勘驗印信之後,習珍與黃夫人作別,打了個呼哨便領著麾下縱馬東去。

諸葛果甚至還有閒心比較了一番。

關字精騎強在顯而易見的悍勇。

趙字精騎勝於舉手投足間的靈動。

在這片土地上,東風愈發酷烈,一路向北的車隊也愈發沉默。

而這般沉默著沿谷城、鄼縣、順陽、驪縣一路過去,直至到了析縣時,諸葛果聽得車外有吵嚷聲,於是好奇探出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