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泡茶加冰 作品

第220章 三千年未有之變局

心中沉吟著,李世民在甘露殿掃視了一圈,同時在心中將李世勣、劉仁軌、房玄齡、閻立德等人記在了心上。

後輩說的清楚,因此他大概也能梳理出來,想要建海師的話,海軍將士、算學研習、船舶改造,三者缺一不可。

若要出海,那海船便干係甚大,再由將作監司掌造船就不太合適了,那……

增設靖海司?不,還是等待會兒將這幾人留下商議決定吧。

沉吟了一下,李世民抬頭才發現劉仁軌還在認真瞧著他,明顯還在疑惑皇帝為什麼這麼問。

將那些想法暫時驅散,李世民親切問道:

“那正則可懂算學?”

說到此劉仁軌略有不好意思:“不甚懂。”

李世民點點頭:

“既如此,便先入國子監修算學。”

劉仁軌自無異議,應承下來。

【英國在鴉片戰爭擊敗清政府後,李鴻章做出了一個判斷,認為此時的華夏乃是:

“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

這個判斷沒錯,但實際上這個判斷來的實在是太晚了,這個大變局實際上開始的更早。

現代海權論中有一句被頻繁引用的話:

“誰控制了海洋,誰就控制了一切。”

同理,失去了對海洋的控制,也就會失去一切。

而東亞海洋的入口我們都熟悉,馬六甲海峽,而變故發生的時間其實也能猜得出來:大明時期。

宋朝時佔據馬六甲海峽的國家為三佛齊,與宋朝一直保持著朝貢體系,建造了還算強盛的海軍。

後來帶宋自顧不暇,三佛齊也被馬來人攻滅。

等到明朝鄭和下西洋時,在馬六甲海峽建國的已經是滿剌加,跟馬六甲是一個音。

滿剌加控制港口,明朝為滿剌加提供外交和軍事保護,所以雙方建立了相當深厚的合作關係。

根據明史記載,從永樂元年開始,滿剌加在一百年的時間裡入貢32次,其中有五次是由滿剌加的國王王后帶領使團進行的大規模朝貢。

但這樣的親密關係是建立在雙方各取所需的前提下,後來的事兒咱們都知道,明朝下西洋停止,力量無法輻射過來了,雙方關係也自然疏遠。

足以寫進歷史的變故是1511年,葡萄牙人以七百名士兵、十六艘戰艦,以及當地數千僱傭軍攻滅滿剌加,佔領海峽。

滿剌加的王族毫不懼怕:爺身後有大明,等死吧你們!

但滿剌加的求援信直到八年後才送到了豹房皇帝、風流天子、大慶法王、動物園園長、威武大將軍朱壽兼正德帝朱厚照手裡。

不過攻滅了滿剌加的葡萄牙人先一步到達了北京城,並大力發動銀元攻勢,效果斐然。

朱厚照身邊被買通太監一個勁兒的給葡萄牙唱讚歌刷好感,武宗甚至還召見過葡萄牙使團的人一起下棋,並約定派使團回訪。

這種情況下,滿剌加的使者在北京直到與妻子全都病死,也沒求到大明的援軍。

大明唯一的反應就是在萬壽帝君登基後驅逐了葡萄牙的使團,但仍是沒有派一兵一卒,自己在煉丹房裡逍遙快活。

就此,西洋人徹底打開了東亞的海上門戶,葡萄牙人攻滅滿剌加的就是蓋倫船。

三百年後,英國人駕駛著只是更大了一點的蓋倫船擊敗了清政府。

可以說從滿剌加淪陷於歐洲堅船利炮的那一刻起,華夏的海權旁落就已經成了定局,千年未有之大變局由此開始,剩下的問題就是什麼時候挑破這層窗戶紙罷了。

但好在,如今隨著我們新中國的海洋力量崛起,華夏旁落的海權也終於被我們親手奪了回來。

從一窮二白到海軍初成,從近海防禦到海軍護航編隊遠行非洲。

再到如今的遼寧艦和山東艦服役,以及福建艦列裝,我們也即將迎來三航母時代。

千年海權變更史,百年海權抗爭史。

華夏海軍英姿颯爽,海軍盛世必將到來。

那麼本期就到這裡,謝謝大家。】

孔明一直覺得,後世的後輩看待歷史是一種新奇的視角。

看上去是記錄在史冊中的死板的文字,但經過後世的史學家剖析以及講解,便頗有一種見微知著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