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泡茶加冰 作品

第110章 哭錯墳




“無大家之胸懷,此後亦必將泯入歷史,有何道哉?”



說得倒是也有道理,因此李世民注意力很快轉回正題。



看著甘露殿右邊掛著的地圖,以及吐蕃境內標註著的進入印度的路線。



李世民提出了一個猜想:



“若按這玄宗時節度使所想,滅吐蕃後尋其後徑,直入印度,在此設府,以控制中亞?”



河西戰略已經研究過許多次,如今領兵設府,最大的問題便是補給。



就如這高仙芝僅領兵兩萬,並非不想提五萬乃至十萬大軍,一方面需要留人威懾安西,另一方面也是因西域土地貧瘠,糧草不足而出大軍,如何能行?



杜如晦思忖了一下,首先去掉一個錯誤答案:



“絲綢之路興盛數百年,此商路一途,不懷德善國不知凡幾,若從西域而出,則彼輩視我等要盡控商路,定然反覆。”



李世民點點頭,這也是他的看法。



不過現在考慮這些也有點遠,李世民看向光幕上被標註的那塊地方:



“無論出不出中亞,吐蕃必滅!”



大唐定然是要控西域的,而這吐蕃就猶如附骨之疽,向東能威脅河西,向北能威脅西域。



不消除這個禍患的話,便要猶如這玄宗此時,隴右河西都要設重兵防守,如此能輻射到西域的力量就顯得極為有限了。



這件事暫且放上一放,侯君集呻吟一聲:



“怎地又一個名將封常清……”



李靖哈哈大笑,拍了拍侯君集的肩膀,示意他還需勉勵。



對於阿拉伯史學家的記載,李世民不屑一顧:



“都與那棒子一個德行。”



不過這裡光幕倒是確認了一個消息,讓貞觀群臣有點好奇:



“這拜占庭帝國,是取羅馬而代之?”



“看來西方亦沒有千年之王朝。”



【既然已經大概介紹過這些倒黴的名將,那麼咱們重新看回安祿山。



755年十一月,安祿山喊出了清君側的口號。



此時的安祿山有一個效仿李淵的選擇,那就是先攻太原,再過黃河,隨後直取長安。



理論上來此時的安祿山應當要跟其他節度使搶時間,那麼直插長安是最有效也是最快的打法。



但,我們也說過,安祿山不是名將,因此他選擇了對自己來說最為穩妥的方案:



河北南下,先攻洛陽,再破長安。



而這個在事後看來很好的方案,初衷只是因為此時的安祿山無法調動河東邊軍。



王忠嗣與安祿山,除了一個是忠臣一個是反賊,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兩人所處的時間不一樣。



安祿山任平盧節度使時,府兵制已經徹底崩潰,737年,玄宗改府兵為募兵。



而到了738年,玄宗就宣佈募兵制大獲成功:邊鎮諸軍招募的長征健兒已經足額,無需再從內地徵調。



也就是從此刻起,河朔三鎮的士卒都是本地人,而且榮辱皆憑安祿山一言而決。



范陽平盧基本上都被安祿山藉著玄宗滲透的差不多了,全是自己人。



而河東,本地人雖然不是很服中央,但更厭惡雜胡,還有不少硬骨頭。】



(本章完)